第125章

正月裏,德妃平安誕下一子,四斤多重,白胖健康。

康熙為其取名胤禎,與四阿哥的胤禛撞了讀音,也不知是什麽意思。

宮裏的人難免想得多,這名字一取,佟貴妃便臥病在床,好長一段日子裏惶恐不安,生怕康熙就要把胤禛給德妃帶回去養。

胤禛,胤禎,兄弟兩個用同樣讀音的名字,不就是在彰顯血脈相連嗎?

但這事並沒激起多少議論,是因為有人出來擋墻。

皎皎出海的消息在年後傳出,然後迅速於京師中掀起軒然大波。

但因有康熙一力支持,朝中又有一幹宗室滿蒙臣子在康熙與那日蘇的示意下力挺公主有祖上風采,雖有些酸儒文人有意參上一本,但人家公主不傷天不害理只是出個海,又沒參與朝政,皇上還力挺著,眼見都被扯到有先祖遺風上了,這些人也只能悻悻閉口。

其實這本與政事無關,不過前些年海口封禁,導致現下國內對這方面約束要求還是很嚴格。如今海運方面市場逐漸復蘇,西洋貨物如鐘表、海水珠等在國內都十分吃香,第一批出海的如其勒莫格可謂是大賺一筆,然後有不少人跟風。

跟風的人多,便怕有人渾水摸魚,勾結外國勢力,故而如今朝廷上對海運一事還是約束嚴格。

皎皎作為當今長女,與額附出海,行為“出格”與否暫且不說,只怕影響也不大好。

雖然康熙親謁明孝陵在南方儒生士子中影響不錯,但還是有南明頑固派堅持復國。當年開放海禁,朝中便僵持不下幾個月,最後康熙咬牙下了決策,即便如今情勢一片大好,大部分人對海上交流還是懷揣警惕戒備心理,如今想要造船出海,要經過相關衙門的層層手續,防止有人渾水摸魚,勾結外國勢力針對朝廷。

而公主出海,勢必會帶起一股浪潮,何況固倫嘉煦公主額附還是前明降臣之後。或者說,這些大臣們最在意的無非是安雋雲的身世。

除此之外,另一個要緊的點,就在於如今天下崇孔孟之說,皇帝牽頭推崇儒法,推程朱理學,公主如此行為,有時女子謙卑恭謹持家教子之道。

這是大部分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本該把安雋雲的身世理推清白了,然後把大鍋扣給他。如果是他主張出海,夫唱婦隨,皎皎便可以安然抽身。

但康熙沒有這麽做,他只是將朝中真正對安雋雲身世十分在意的滿蒙大臣按住,沒叫這件事發出來。

在另外那些大臣安靜等待皇帝動作的時候,什麽都沒做。

這叫好大一票摩拳擦掌打算借參額駙出身不同,出海怕有隱患來打公主“無婦德女賢之道之行”的大臣打算落空,滿懷疑惑。

他就這樣明明白白地將是皎皎想要出海擺在了明面上,沒有半句替皎皎辯解推卸,但他口中一句“吾兒嘉煦,有先祖之風,志懷遠大”,便足以勝過千萬句辯解了。

前朝如此,瞧著是順順利利的,其實那日蘇私下沒少運作,康熙也示意宗室與近臣出力不少,才保皎皎沒落上個難聽的名聲。

宮中也不安靜。

出人意料的,對這件事,太皇太後竟然毫無不滿,只召皎皎入宮,緩聲詢問她都做了些什麽準備,見她言語詳盡,偶爾發問也能對答如流,甚至對海上氣候變化、如何應對風浪都頗有了解,便點點頭,又語帶感慨地道:“皇太太老了,走不動了,皎皎替皇太太去看看吧。”

這話說出來,很快便在宮中乃至京師中傳遍。

娜仁便明白了太皇太後的用心,她是要用自己將皎皎的名聲從意料之中的“恣意妄為毫無婦德之女”裏撈出來,將皎皎執意出海的行為化成孝道。

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公主孝敬太皇太後,理所應當。

這一番言語,不可謂不是用心良苦。

這本是康熙預期當中皎皎應當遇到最大的阻礙,甚至在太皇太後召皎皎入宮的時候,他心裏還有微妙的大仇得報的爽感,當然也隨時最好去救火的準備。

未成想,最後反而是他成為了“最固執”的那個人。

太後就更看得開了,只在皎皎從慈寧宮出來之後叫阿朵把她帶到的寧壽宮,翻出自己存私房錢的小匣子,神神秘秘地問皎皎知不知道裏頭是什麽,又問她出海造船拉人的錢夠不夠。

皎皎略覺無奈,心中暖暖地,挽著太後的手臂笑道:“您放心,盡夠了,我額娘還貼補我不少呢。”

“那就好。”太後聽聞娜仁貼補了,便道:“你額娘給了你,便不怕你手頭銀錢不足了。這樣吧,皇瑪嬤出一份銀子,入半成幹股,你若是來回倒賣東西,皇瑪嬤也不要你的分紅,只給皇瑪嬤帶些新鮮東西便是了。”

皎皎知道推辭不下去,她也確實打算搞搞海運貼補貼補自己的小金庫以方便發展,何況商人的身份在某些國度其實比大清公主的身份更好行走,只要銀子砸下去、貨物足夠好,辦起事來會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