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5頁)

曹夫人聽了,笑容不變,只恭敬地替那些女孩道了謝,又對娜仁道:“能得您的誇獎,是她們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能和公主說說話,更是天大的福分了。娘娘您看哪個覺著順眼,奴才便厚著臉皮求您將她帶在身邊調、教調、教,便是給您端茶倒水地伺候您,能從您身上學到一星半點,也足夠她們活一輩子了。”

“嬤嬤說得哪裏話。”她想的什麽,娜仁瞬間明了了,面上笑意不變,口吻也仍是極親近的,卻叫曹夫人心尖無端一顫,只聽她道:“我這裏素日都是瓊枝她們伺候,不缺端茶倒水的。嬤嬤的孫女,還是自己個教吧,嬤嬤也是個通透勤快的人,想來教出來的女孩也不會差。”

曹夫人聽出她的意思來,心一沉,見她擡眸望來,眸中仿佛透著些冷意,便什麽話也說不出來了,只呐呐應著。

這事後來娜仁也說與康熙了,他聽了不過挑挑眉,復又莞爾:“也是人之常情。”

“我說我這不缺端茶倒水的,回絕了。若是嬤嬤有什麽不滿的,與你念叨,只管叫她來和我說。”娜仁一邊整理著手頭的東西,一邊道:“嬤嬤人老了,倒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裏。’”

康熙輕笑著,無奈搖頭:“什麽人到了阿姐口中也落不下個好的。”又微微一頓,道:“朕明白了,阿姐放心吧,你做得沒錯。”

他輕嘆一聲,神情微有些復雜,“自古來,人心易變啊。”

“倒稱不上人心易變。只是貪嗔癡慢疑人皆有之,無人能夠避免。”娜仁平靜地道:“嬤嬤素來是最知道進退的,在我這被回絕了,想來便會熄了這個心了。”

康熙緩緩點頭:“但願吧。”

他也不過是感慨了一生,很快又說起旁的話題,“朕預備明日謁明孝陵,阿姐可以帶皎皎和留恒出去逛逛,記著多帶些侍衛。”

“……真要去?”娜仁轉頭看向他,康熙平靜卻鑒定地點頭:“不僅要去,還要三拜九叩地行大禮,在寶城前奠酒三爵。”

清朝的帝王,行大禮祭拜明朝的開國皇帝。

寫在史書上是美事,傳出去能安民心,能叫天下多少學子與大儒歸心,能叫朝中漢臣對清廷更加歸心。

只是對皇帝本人而言,做下這個決定會有些艱難。

而且娜仁想了想,如果真有九泉之下,想來明太祖也不會樂意受康熙的禮。這只不過是用來安撫民心的場面上的事罷了。

娜仁輕嘆一聲,拍了拍康熙的肩,未語。

康熙笑看她一眼,道:“朕要叫他們知道,明、清之變,並非華夷之辯,而是古今之變,是正常的朝代更叠。先祖行事有過之處,朕不會否認,但當年,明朝帝王就真的賢明嗎?”

他仰著頭,目光堅定而銳利,這個人如出竅的利刃,鋒芒畢露:“前明政權強盛始於明太祖,縱然後代眾多子孫不肖,也能綿延幾百年,國家底蘊豐厚強盛。但我大清能夠取代明朝,豈不是比他朱家更厲害?”

是,你家子孫霍霍的也更厲害。

娜仁一邊修剪著花葉,心中默默地想。

要她說,明、清兩朝,都是好壞皆有,在位君王賢明時,百姓有今年好日子過;君王昏聵時,百姓的日子便不好過。

要說什麽好?社會主義好!

自由平等,民主和諧才是爸爸!

封建社會,便是再強盛的社會時代,普通百姓也終究會受到壓迫,階級固化便仿佛是枷鎖,士、農、工、商,看似把農民階級擡高了,其實還是扒在普通百姓身上吸血。

要說什麽好?工農聯盟好。

娜仁神情平靜,即便心中已經想很遠,已經將要掀起波濤駭浪,已經隱隱有些激動了,面上卻還是一副平靜的模樣,甚至連手上修剪花葉的動作也仍就穩穩當當。

但她如今是沒有資格指責康熙的,他已經算是心懷百姓的帝王了,她說到底也不過是如今這腐朽的制度下的階級受益者,有什麽資格指責旁人?

她終究是個懦弱而無能的人,沒有轟轟烈烈掀起革命的本事,不能劍指封建主義,推翻帝制大山。

但她希望,很多很多年以後,她留下的文字,多少能夠給予一部分人啟發。

思及此處,娜仁輕輕一嘆,收回思緒不再想那些事情,而是專心修剪盆栽的枝葉。

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如果強要在這個時代搞革命,只會連累許多的人、傷害許多的人。她不會造槍、不會做盤尼西林、不會提取青蒿素。

她能做的事情不多,但也不少。

她能提醒康熙注重火器、能在種人痘的方法流行開後,婉轉地提出種牛痘的可能性,最大程度上減少了不必要的病亡。

甚至……

娜仁閉了閉眼,提醒自己不能再多想了。

康熙謁明孝陵果然在儒林宦海中掀起軒然大波,說他裝模作樣的有之,但確實有更多的讀書人與漢臣歸心。有些事情不是一日之功,康熙有徐徐圖之的耐心,如今的效果已經叫他很滿意了,又在江寧逗留數日,巡視了官衙,在熱鬧繁華地逛了逛,才啟程回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