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3頁)

——

在沈蕭說有多少薺菜收多少薺菜後,女人每天起早貪黑的去采,一天基本五六籃起步。

薺菜這麽多,沈蕭賣煎餅的同時,又兼賣起了薺菜餃子。但這又不是什麽稀罕東西,沈蕭的手藝雖然好,可每天要消耗掉那麽多薺菜還是太可能。

當然,商城倒是收。就是價格低的令人發指,一籃才算0.1積分,而且還要根根新鮮,品相完好。精心挑選了大半天的沈蕭見是這結果直接放棄,她有這時間,做點薺菜餃子去賣不香嗎。

不過這麽多薺菜,她最終還是要消化掉的。

餃子生意不好,歸根究底,還不是不夠好吃。畢竟商城給在1積分一碟的東西,在外面也實在出挑不起來。

薺菜是野菜,優點是薺菜本身的香氣很純粹,缺點就是太素,純薺菜吃會有點微苦,這是大多數野菜都會出現的問題。和鮮肉一起包成餃子是個不錯的搭配,但,其他廚師都是這麽做的,缺少獨特性。

沈蕭點開虛擬商城,薺菜餃子一類,五花八門,還有人不僅用薺菜做餡料,還有人把薺菜放到皮子裏,做成薺菜餃子皮。那模樣碧綠玲瓏可愛,看著就很有食欲。

用薺菜做餃子皮是個不錯的想法。

沈蕭想著,如果用薺菜做餃子皮,這消耗的量無疑就會加大。

只是用什麽做餡呢?

薺菜做了皮,再用來做餡的話,太素也太單調了些。

思來想去,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市面上能買的也就只有豬肉了。

沈蕭出了趟門,把豬肉買了來。

蒸薺菜、剁五花肉、和面包餃子。這波餃子包完,薺菜消耗了不少,做出來的薺菜鮮肉餃子還沒熟,就吸引地客棧裏其他人探頭探腦。

不過再沒像清水一樣會幫著推銷的店小二了。

餃子熟了,沈蕭看著虛擬商城給的3積分一碟的回收價,她面不改色地給客棧掌櫃幾人一人送了一碗過去,又裝了一大缽給清水送去,完後自己抱著剩下的蒸餃一邊吃一邊苦惱。

這價格雖然比之前好了一點,可把肉的成本加進去,也沒賺什麽。這樣的餃子拿到外面去賣的話,生意的確會好上一些。但,這還不夠。

沈蕭隱隱覺得自己還能做得更好,她也不知道她哪來的自信,但就是有這樣一種直覺。

重新翻閱著虛擬商城裏其他同行們的作品,沈蕭一個個仔細琢磨下來,一直到看了三遍,沈蕭突然發現,這麽多蒸炸煎煮的餃子裏,她沒有發現米餃。

對,米餃!

那一刹那,沈蕭宛如最後一層障目的葉子被撥開,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了起來。

就是米餃,那個每逢清明時,外公都會做給她吃的米餃。

不同於北方的水煮餃子,也不同於江南的蒸餃,米餃大概是贛地一帶獨有的食物。因為用大米磨成粉包制,粘性比小麥差,所以餃子皮也會更厚,個頭也會更大。

當年網上曾流傳過一張表情包,配字是“我可以去你家吃個餃子嘛,就一個”,那圖裏的巨型餃子就是蒸米餃。

說做就做,沈蕭當即去購買食材。

米餃用的是米粉,一般是包鹹肉最香。這邊米做的粉幾乎沒人賣,鹹肉的話沈蕭也無。於是她先去糧店買了米,然後拜托老板碾成粉。之後再去了趟肉鋪,肉鋪老板一般會把賣剩下的肉腌制或者風幹,能買到鹹肉的概率更大一些。

她運氣不錯,去肉鋪真就從肉鋪老板那裏買到了一塊去年過年時用年豬腌制的鹹肉。腌制的鹹肉不同於臘肉,臘肉是風幹,油脂外溢,鹹肉是腌制,油脂還蘊藏著,上鍋一蒸,風味鹹香。

粉肉準備好,沈蕭按照記憶中的米餃制法蒸制了起來。至於薺菜,也是和在了餃子皮裏。

薺菜米餃蒸好後,厚厚的米餃皮子裹著鹹香的肉,咬一口,餡裏的湯汁都爆了出來,和沈蕭記憶中的味道非常相似。

那時外公做好的餃子,她一口氣能吃四個。吃完,嘴角全是油脂,舔一舔嘴唇,都是肉香。

只可惜,自從外公逝世之後,她就再沒吃到過了。

窩在灶台邊,在這異界裏吃著熟悉的味道,沈蕭心裏湧起淡淡的思念。

兩個餃子下肚,沈蕭真正開工幹活。

就這樣的米餃,肯定還不夠的。米餃的最大缺點是皮太厚,一斤餃子九兩半的皮,皮太厚重就容易吃起來沒滋味。但如果太薄,這餃子又容易蒸裂,水汽跑進去,味兒就全散了。

所以得想個辦法讓米餃的皮變得更有張力,讓餃子更薄一點。

和一般的面粉不同,一般面粉和完可以放著發酵,米粉是蒸熟了加開水去燙,沒法發酵,黏性就差很多。沈蕭琢磨過其他的辦法,比如加油,又或者混入糯米之類,但都不行,粘性要麽太強,要麽就是米餃本身的風味直接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