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2頁)

一片安靜,宮人都低垂著眼簾,拿不準中宮娘娘的意思。

張羨齡料到如此,便將燒炭這個例子講了。

她直接點名:“佐聖夫人,你能想到些什麽?”

佐聖夫人緩緩地說:“娘娘所言甚至,這禍事多是從細微之處開始的。奴婢倒想著了一個,不知對不對?”

“你只管講,對不對有什麽要緊的。”

“恕奴鬥膽,說幾句閑話。”佐聖夫人道,“有一些乳母保母,甚至娘娘,喜歡在屋子裏擺一些瓷器玉器之類的,好看是好看,但倘若一不小心,砸了,那響動聲,連大人都嚇得一顆心亂跳,小孩子呢?豈不是連魂都嚇沒了?”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張羨齡叮囑女史好生記錄下來,並說:“很好,這事倒也能解決。那些很小的孩子,屋裏不許擺些花裏胡哨的,地上也得鋪一層厚厚的氈子,就是不小心從高處掉下什麽東西,也不至於打雷一樣的響。”

佐聖夫人開了一個好頭,其他的宮人便順著這思路往下想,倒也說出了一些東西。有些有用,有些沒用,但有幾條張羨齡聽了,很受啟發。

譬如桌子角椅子角不能太尖銳,貪玩的孩子倘若撞上了,那必然是頭破血流。

再比如小孩子人小身體弱,吃藥該吃什麽劑量,按理來說也該和大人不同。

這一條是談允賢提出來的,她待在後院的這些年,除了給自己看病,就是給女兒兒子看病,完完全全是經驗之談。

“太醫院有兒科嗎?”張羨齡追問。

“有的。”說起這個,談允賢有些惋惜,“只是咱們女醫院沒有。”

從元代起,宮中的太醫院已經有了分科的意識,到本朝,太醫院一共有十三科,譬如針灸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之類的,每一科的太醫各有專攻。其中有一科叫小方脈,與大方脈相區別,是專門為小兒看診治病的。像上次給十一皇弟診脈的,正是小方脈科的太醫。

但女醫顯然就沒有分科了,畢竟人數少,從前也不大受重視,偶爾冒出一個醫道天才,也如流星一般,劃過就沒了。

張羨齡沉吟片刻,說:“這事女史先記下,等宮人試過後,從小宮女裏挑一些有天分的習醫理,人多了,才好分科。”

大家議論了一回,將幾件即刻可辦的事定了下來。張羨齡怕她們推諉,專教佐聖夫人負責此事,定了個期限,說是期限一到,她領著人親自查驗,看各宮整改到位沒有。

從坤寧宮後頭的遊藝齋出來,一眾宮人都圍著佐聖夫人,悄悄說:“這整改歸整改,從前的事不論吧?”

也有抱怨的:“哪裏就那麽嚴重,多少年了,不都是這樣過來的。”

佐聖夫人沉聲道:“這話別叫我聽到第二次,若有,即刻叫宮正司的女官來,罰去做提鈴宮人。你們打量中宮娘娘是個好性的,膽子就大起來?那才是失心瘋了!”

“娘娘方才也說了,從前的事既往不咎,可整頓之後,還有敢亂來的,那就別抱怨宮正司女官登門了。”

話說到這份上,誰也不想觸一鼻子灰,該幹什麽幹什麽了去了。

鋪地墊的,扯擺設的,拿軟布頭包桌子角的……改動都不很大,事卻多,零零碎碎的都要上心。

養孩子的太妃裏,也有幾個不以為意的,但犯不著為這些小事與中宮娘娘生氣。可聽見要把孩子從無窗暗間挪到有窗明間睡覺,心裏便有些嘀咕。

她們原想找王太後說一說這事,但王太後避不見客,只能去找邵貴太妃。

邵貴太妃直接打開興王、岐王和德清公主的房門,仍老娘娘去瞧:“我們一早就改過來了,又什麽要緊的?雖有窗,那還有屏風呢,凍不著。再說,哥兒姐兒在暗間睡本就悶,挪到外一間睡,有了光,起居都高興些。”

邵貴太妃養了三子一女,每一個都活得好好的,無一夭折。她既然帶頭做了,其余有孩子的太妃哪敢再多嘴,便按照要求,全都改了過來。

改動之後,還有一連串配套的規矩,譬如皇嗣房中地毯要定期更換,乳母保母慈母要時常洗手,方能抱孩子之類的。

張羨齡怕他們不耐煩做,先是專門派了人常駐太妃居所,時不時轉悠一下,後又叫司樂宮女編了一套朗朗上口的兒歌,全是以健康衛生為主題的,洗腦一般的傳唱。

除去最初的不適應,漸漸的,大家也養成了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