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下雨了(第2/3頁)

不過今天明顯賣這些小東西的掌櫃心不在焉,晉商就問了一句,“你這是怎麽了?可是身子不舒坦?”

掌櫃的就回神,笑著道:“多謝客官關心,我倒是沒事,只是馬上就要遷都了,我們這兒,以後就得改名字,也算不得京都,將來有什麽好的政策,估摸著也不會給我們了,心中便有些擔憂,不知道如何是好。”

到底是跟著皇太女殿下一起遷,還是留在這裏,都是一個難以作出選擇的決定。

晉商就道:“遷都?什麽時候說遷都了?我怎麽不知道?”

掌櫃的就拿出報紙,道:“你們看,就是今天早上出的。”

晉商剛來禹國,還沒有看報紙的習慣,所以並不知道。此時接過報紙一看,發現上面確實寫了禹國如今的發展,需要遷往一個其他的位置,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

不過這個新京都還沒有確定,要在來年的三月萬民大會上決定。

然後看這則消息的最後署名為:皇太女折青。

晉商:“原來如此,看來以後,這報紙也是要經常買的。”

而且這上面的字,都是禹字,晉商最近才學會這些字,看的磕磕絆絆,不過倒是不影響他理解這個意思。

於是,掌櫃的賣東西賣的不專心,他們買東西買的也不專心。

掌櫃的在想要不要跟著遷,他們在想要不要回去之前,跟禹國的官員好好打聽打聽,看皇太女殿下比較喜歡哪一州,他們這一次回去,就正好可以先行一步,在這些州裏面,買點地皮,開個鋪子,做點生意。

也就不用像現在這一般,因為做生意慢了楚商秦商等一步,鬧得最後,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

於是也不急著買東西了,也不急著回去了,只一味的開始找關系。

他們能想到的事情,其他人自然也能想的到,於是便京都又刮起了一股“關系戶”之風,不僅僅是外面的人希望自己能提前得到消息,就是禹國人,也想自己能有一份“先機”。

在這種氣氛裏,群英冊上的幾個可以出來交際的人,在這個年裏,就過的更加的繁忙。每個人都有酒局,每個人在酒局上都要被問到遷都的事情。

孫香不耐其煩,開始拒絕迎客,跑到平安巷子裏蹲著不外出,時不時跑到羅玉松的宅子裏去,蹭一頓火鍋吃。

說到羅玉松,羅家的人已經決定開始從燕國遷往禹國來了。本來是要遷到京都的,但是今年遷都這一出鬧的,還挺讓人意外。

所以便又寫信回去讓等通知,還讓不要隨意遷,畢竟如今羅玉松也備受人關注,要是他的父母家人遷到了其他的州,很多人便會懷疑他們是不是得到了消息,所以才遷去的。

反正,今年的京都,瞬間熱鬧起來,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人討論這個的。倒是沒人反對,畢竟已經將魯國都打下來了,要是再不遷都,那麽一個大的先魯,難以治理。

更有人提議,幹脆就直接遷往西州。

為什麽呢?

因為萬一明年就將楚國也打下來了呢?

那到時候遷的離楚國遠了,那不是又要遷都一次?不如就直接遷到邊境去。

“今日的邊境,就是明日的中心。”

這個理論一出來,便是引起眾人的稱贊和擁護。誰也不想再遷都一次啊,希望皇上和皇太女殿下直接遷去西州吧,就明明白白的人告訴人家,我們要來打你了。

被眾人討論的皇家父女兩個,卻坐在暖房裏面看信。

這信是從秦國和燕國來的。兩國說了很多客氣話,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借糧食。

禹皇笑眯眯的問折青:“借嗎?”

折青就堅決搖頭道:“不借,自己都沒有了,哪裏有糧食借給他們?自從將魯國打下來,咱們之前做一國囤積的糧食如今是雙倍的消耗,女兒都怕突然出了什麽事情,將糧食給吃沒了。”

如今的天老爺,可不像前幾年風調雨順。今年大旱,指不定明年就是洪水,一年又一年,之前也不是沒有出過這種連續性的天災。

禹皇就發現折青如今摳唆的毛病是越來越嚴重了。他笑著道:“此次大旱,受災……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受災面積對吧?這受災面積最小的便是我們禹國,若是我們都步步維艱,想來他國,日子也不會好過。”

他這麽說,倒不是為了要借糧食——對於禹皇來說,楚國等國最好餓死一批人,他將來接手的時候沒壓力。

“大災之後必然是有大亂的,也就看明年幾月的戰爭,借糧食給他們,相當於有去無回。”

折青就道:“所以說,這麽簡單的道理,他們還寫信來做什麽?”

禹皇:“你忘記了,你自來有個良善的名聲在外頭。”

且跟燕皇……倒是有合作。

折青就嗤然道:“有合作又怎麽樣,有合作就要我給他們糧食?想的美吧,有本事就分手,來打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