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2章 津派“千波刀”的線索

實際上,向南的緊張有些好笑。

要知道,羅大福可是書香閣的老板,而書香閣能夠在蓉城聲名遠揚、獨樹一幟,靠的就是家傳絕技“借屍還魂”,怎麽可能會不成功?

只是讓向南好奇的是,羅大福並沒有取過已經晾幹了書頁,而是又從櫃子裏拿出一盞煤油燈來,用火石點著之後,這才取過一張書頁來,雙手各自捏著書頁的一邊,然後放在煤油燈的上方慢慢烘烤著。

烤了十多息時間,一直都是不緊不慢的羅大福,動作忽然變得敏捷了起來。

他飛快地將烤熱的書頁取了下來,趁溫度還沒降下來,一手捏著書頁的邊角,一手捏著命紙的邊角,緩慢而又小心地將命紙整個地給撕了下來。

向南一下瞪大了眼睛,他看到,那張原本空空蕩蕩的命紙之上,如今詭異地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字,而這些字,原本應該是在書頁上的!

到了此刻,他也已經明白了過來,方才羅大福將書頁放在煤油燈上方烘烤,是為了將命紙和書頁之間的漿糊給烤軟了,如此一來,要分開命紙,就容易多了。

蜀派絕技“借屍還魂”的核心,大概就是往書頁上貼命紙,以及調配刷書頁的那種藥水了。

接下來的過程就很簡單了,只是重復之前的工作而已。

羅大福又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這才將十冊《史薈五卷》書頁後面的命紙全部分離開,然後又按照之前做好的編碼,一一分開,重新歸列成十冊。

之後的裝訂工作,就很簡單了,羅大福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早已經疲憊不堪,於是便將羅二叫了過來,讓他來繼續做裝訂這些工作。

對於羅二,羅大福還是很放心的,只要“借屍還魂”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其他的技術他也從不藏著掖著,只要羅二願意學,他都會教。

但“借屍還魂”就不行了,這是書香閣的根本,決不能落入外人的手裏。

只是,羅大福心裏面還是隱隱有些擔憂,自家的小子如今也已經八九歲了,可整日裏只知道讀書,對修復古籍一事,似乎毫無興趣。

如果再過一兩年,他還是不想學這些技術,書香閣怎麽辦?代代傳承的絕技“借屍還魂”又怎麽辦?

一想到這裏,羅大福便愁眉不展。

……

看到這裏,向南便沒再繼續看下去,但他知道,羅大福的擔憂是多余的,書香閣有沒有繼續留存他不知道,但他的家傳絕技“借屍還魂”依舊傳承了下來,而且在之後聲名遠揚,並且變成了蜀派絕技。

只可惜,成了蜀派絕技的“借屍還魂”並沒有能發揚光大,在四十余年前,因為這項技術不符合現代修復要求的“修舊如舊”,因此,它便隨著蜀派的消失而漸漸失傳。

“可惜了。”

向南長舒了一口氣,“借屍還魂”在修復古籍時,將原本的紙張全部都替換掉了,那麽,這本書就已經是面目全非了,那它還算是文物嗎?

按照現在文物修復要求的“修舊如舊”而言,當然不算。

向南伸手輕輕撫著面前的這套《史薈五卷》,經過羅大福修復之後,這套古籍也已經經過了近百年歲月的洗禮,書頁的邊角處,已是微微泛黃。

向南好像曾經在一份資料上看到過,如今也已經失傳的津派絕技“千波刀”,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津派靈活掌握了蜀派絕技“借屍還魂”和京派絕技“珠聯璧合”其中的奧妙,所以才創立了“千波刀”,從而達到津派輝煌的頂峰。

津派絕技“千波刀”,名如其藝,可以將紙隨意劈成需要數量,而且保證原來的墨色、紙質,劈開後還能保證原來紙張厚度,即便是被劈開一千次依然可以如原來,不損傷紙張元氣,猶如復制古書。

在歷史長河之中,因為這項絕技曾經多次險些外流,所以津派傳人棄藝後,因擔心被書畫作假人利用,將劈畫工具、藥物配方等相關聯的資料物品全都付之一炬,也正是因為此,津派最終隨著“千波刀”的消失而徹底消亡。

現如今,有些書畫修復師也會使用劈畫,但是最多只能劈開二到五次,劈開後紙會變薄,可以利用第二次托裱來彌補厚度。

因為紙張被劈開後會嚴重損傷書畫,現在用的人也很少,與當年津派傳人劈開一千次,都可以保證原來厚度和品質不可同日而語。

“我現在也算是掌握了蜀派絕技‘借屍還魂’和京派絕技‘珠聯璧合’,如果那份資料上看到的推測是真的,倒是可以嘗試著研究一下‘千波刀。’”

向南看著面前的這套《史薈五卷》,腦子裏卻在想著事,“只是可惜,這段時間實在太忙了,而且,那推測也不一定是真的,還不如等等看,是不是能找到用‘千波刀’修復過的古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