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1章 借屍還魂

這一次,向南開啟“時光回溯之眼”後,並沒有任由回溯的時間緩緩流逝,而是快速跳過與蜀派絕技“借屍還魂”無關的一幕幕,直接從修復師開始修復這套《史薈五卷》開始。

民國初年,春。

這是一間位於天府之國蓉城龍泉驛,一處頗為僻靜之地的古籍店書香閣。

書香閣是一家傳承了上百年的老店,據說第一任老板羅子清原本是嘉慶朝的秀才,屢試不第之後,才跟京城裏的一位老師傅,學了一身修復古籍的本事。

後來,老師傅去世之後,羅子清便千裏迢迢回了蓉城,在龍泉驛開了這家書香閣。

羅子清雖然讀書不行,但在修復古籍在這方面,卻是天賦異稟,他不僅將老師傅教的本事學了個幹凈,回到蓉城之後,還鉆研出了一種名為“借屍還魂”的古籍修復絕技。

也正是憑借了這一門絕技,書香閣在這百多年間裏,一直為蜀中文人墨客所推崇。

蜀中氣候時晴時雨,濕潤有余,宜養花木,卻不宜藏書,時間一久,就容易滋生蟲蠹,或者書頁返潮、黴變。

因此,文人墨客們只要自家的藏書有所破損,或是淘到了殘損的珍本、殘本,都會將它們送到書香閣來,好好修復一番。

書香閣這一代的老板羅大福,如今已是五十有余,原本應該是兒孫繞膝、坐享清福的年紀。

可惜的是,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羅大福到年逾四旬才有了個兒子,如今也不過堪堪總角之年,這會兒還在私塾裏念著“人之初,性本善”呢。

沒奈何,羅大福也只能繼續掌著這間書香閣,只盼自己能多活幾年,總得讓兒子成年,把自己這一身修復古籍的本事都給學了去,總不能讓家傳的手藝,到了他這兒就斷了根吧?

真要是如此,他死了之後,又怎麽去見自家的爺爺和老爹?

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羅大福便拿起放在櫃子裏的一套古書籍出來。

這套古籍,是一函十冊的《史薈五卷》,價值算不得高昂,貴在版本稀少。

只可惜,這十冊《史薈五卷》中,大多數都已發了黴,連帶著書腳、書口都像是被犁過的田地一般,稀碎不堪,也不知道錢員外是從哪裏得來的。

羅大福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自言自語道:“看這模樣,也只能‘借屍還魂’了。”

“借屍還魂”,也是有條件的,並不是什麽殘損的古書籍都可以用這一絕技來修復。

比如說,被蟲蠹蛀得全是孔洞的古籍,書頁之上的字肯定也會被蛀空掉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借屍還魂”也救不了它們的命。

“羅二,看著點鋪子,我去裏間做事了。”

羅大福吩咐著自家店裏的學徒,一邊拿著這套《史薈五卷》往回走,一邊又說道,

“若是有什麽重要的事,記得喊我一聲。”

羅二應道:“知道了,師父。”

羅大福轉身進了鋪子後面的一間專門用來修復古籍的房間。

房間裏面的擺設很是簡單,一進門,就能看到正對門口的墻壁上,掛在毛筆、馬蹄刀、竹鑷子等各式各樣的工具。右手邊有一個大窗戶,窗戶下擺放著一張大大的工作台,台前則有一張木質長凳。

羅大福進了房間,將門關上,然後幾步來到工作台前坐下,將手中的《史薈五卷》取出一冊來,其余九冊先放到一邊,然後開始修復起來。

“借屍還魂”的精髓,是可以把整個舊書紙更換,讓原來的墨跡附著在新的紙張上。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修復師就可以完全不對舊書籍進行處理了,尤其是臟汙不堪的舊書籍,如果不做清洗,甚至連上面的字跡都看不清晰。

因此,羅大福還是需要將書拆開,把書頁一張一張清洗幹凈。

一冊《史薈五卷》的書頁並不多,羅大福畢竟從小就開始做這一行,很快就將書頁清洗幹凈,一張一張地放在一旁。

隨後,他從工作台一冊的櫃子中,找出合適的紙張,按照比書頁稍大一點的尺寸裁剪好,然後將這些紙張以貼命紙的形式,貼在每一張書頁的後面。

看到這裏時,向南忍不住睜大了眼睛——貼命紙,是古畫修復裏面的步驟!

古畫之所以要貼命紙,是因為畫芯太單薄,幅面又大,很容易損壞,貼上一張命紙和覆背紙之後,就能增加古畫的強度,相應的,也能使得古畫保存得更長久一些。

可往每一張書頁上貼命紙,這是什麽神操作?!

當然,羅大福這麽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也許這才是蜀派絕技“借屍還魂”裏的不傳之秘呢。

向南也沒時間去多想,繼續往下看——

將一冊《史薈五卷》每一張書頁的背後,都貼上命紙之後,一天時間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