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只伴清水不染塵

倪瓚(1301-1374),初名倪珽,字泰宇,別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常州無錫梅裏人。

他擅畫山水和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頗深,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構圖簡約,意境淒清冷寂、蕭條淡泊……

據史書記載,倪瓚是一個妥妥的“富三代”,他的爺爺當時的大地主,富得流油。

盡管父親早逝,但撫養倪瓚的哥哥倪昭奎,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既不需要勞動,也不需要賦稅,而且還享有種種特權,所以倪瓚依靠大哥的撫養,不愁穿喝,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

按理說,這樣一個逍遙自在的大少爺,怎麽畫出來的畫,意境會是淒清冷寂、蕭條淡泊的呢?

向南帶著這樣的疑問,透過“時光回溯之眼”,看了過去。

……

“老爺,院子裏的那棵梧桐樹,死了。”

一間大宅院裏,一名面相憨厚的仆人站在大門緊閉的屋外,低聲稟告。

“哦?死了?”

屋子裏,一位身著白色寬袖長袍、頜下留著長須的年輕男子放下手中的書卷,將門打開,看了一眼,皺了皺眉頭,有些厭惡道,

“死了便死了罷,找人將它連根挖出來,扔到五裏之外去,再將坑洞填平。”

“是,老爺。”

憨厚仆人應了一聲,連忙告退,找人去做這事了,心裏面卻是在不停為這梧桐樹嘆息,

“死了也莫怪,要怪只怪你長在老爺的院子裏。”

他這位老爺,什麽都好,有一點不好,太愛幹凈了,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潔癖。

他身上穿的衣服,一天要換洗好幾次,這還不算,就連屋前屋後的樹,都要讓他們這些仆人每天清洗好幾遍,結果,院子裏的這棵梧桐樹經受不住“考驗”,生生被洗死了。

真慘。

說起這位老爺,還有一件更奇葩的事,那就是他的廁所。

他的廁所仿佛是一座空中樓閣,裏面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上土,中間鋪著雪白的鵝毛。

“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

什麽意思呢?

意思是:當排泄物一落入木格,便會被飛起的鵝毛蓋住,臭味自然就不會飄出。

可憐的是,每次老爺上完廁所,他們這些仆人就要趕緊去更換香木和鵝毛……

想到這裏,憨厚仆人就忍不住搖頭嘆息,急急忙忙找人挖樹去了。

憨厚仆人的老爺不是別人,正是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三人並稱為“元四家”的倪瓚。

此時,倪瓚已經換了一身長袍,繼續躲在三層高的藏書樓“清閟閣”裏,看書作詩。

這“清閟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余卷,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時間較遠的有三國锺繇的《薦季直表》,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嶽庵圖》等。

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對董源的《瀟湘圖》、李成的《茂林遠岫圖》、荊浩的《秋山圖》,潛心臨摹,揣摹其神韻氣質,博采眾家之長。

他正在藏書樓中看得興起,仆人又在門外叫喊了起來:

“老爺,徐禦徐老爺前來拜訪!”

“哦?子詹來了?快請他到客廳稍坐,我馬上下來!”

倪瓚一聽,頓時大喜,連忙放下手中書卷,在銅盆裏洗了洗手,這才下樓而去。

這徐禦,字子詹,是鄰縣的一個秀才,頗有文采,兩人時常談論詩文,算得上是倪瓚為數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了。

到了客廳以後,倪瓚和徐禦自然是一番熱絡地寒暄。

好朋友來了,當然要泡好茶招待。

倪瓚便命仆人去七寶泉打水。

仆人自然應命,沒過多久,就挑著兩桶水回來了。

倪瓚一見,頓時皺了皺眉,沉聲道:

“朝前的那桶水用來泡茶,後面那桶水,就燒來泡腳吧。”

仆人知道老爺的脾性,自然沒二話,挑著水就去了廚房。

徐禦卻很是納悶,好奇地問道:“都是七寶泉的水,為何前桶泡茶,後桶泡腳?”

倪瓚一本正經地解釋給他聽:

“前桶的水幹凈,所以用來泡茶,而後桶的水,恐怕早已被仆人的屁給汙染了,被汙染的水豈能用來泡茶,只好拿去泡腳了。”

徐禦聽了這話,頓時哭笑不得。

當然,這只是個小插曲,並不影響兩位好朋友談詩論文,很快就將這件事給拋到腦後去了。

也不知道是倪瓚興致太高,還是什麽原因,這兩人一聊起來,竟然一直聊到天快黑了,才反應過來。

這一下,倪瓚有些傻眼了,留朋友吃飯倒是沒問題,可留他住下可就大大不妙了。

要知道,他可是個別人坐過的地方,都要讓仆人洗刷好幾遍的人,這朋友要是睡在自己家裏,萬一他不講衛生,豈不是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