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道堂財產

阿米德城墻寬厚無比,其分為兩層,外層為黑色火山玄武巖所築,為羅馬人早期築城所用,歷代統治者多有所修補,到了後世也有遺跡留存。

和中東許多城市一樣,依附在城墻外也有密集的民居,且阿米德人口構成極為復雜,和大馬士革、安條克、阿勒頗等大城一般,如果其陷入自治狀態,城內經常爆發不同種族幾乎相當於小型戰爭的械鬥。

不同的是,阿米德亞美尼亞人在基督徒中占多數,所以,如果沒有強勢統治者統治這裏,械鬥的一方主力,往往是亞美尼亞人。

實則十字軍第一次東征,一些重要戰役和主要默罕默德城市的淪陷,如果沒有亞美尼亞人做內應,那幾乎不可能。

而不管大齊的影響力進入西域的何處,第一要務,便是要在當地扶持某一個或者多個族群作為盟友,也是陸寧對這一帶歷史的深刻認識,其實莫說本時代的外來者,便是生活在當地的族群,也未必有陸寧這縱覽古今又深入本地族群和他們多所接觸的感悟更多。

現今的阿米德城及周邊區域,卡迪爾哈裏發任命了一名埃米爾,塔巴裏新軍統領巴巴克任命了一名侍衛長。

也就是說,根本還談不上分贓呢,但對戰利品的爭鬥其實已經開始。

對此,陸寧也有些無奈,其實這裏位於對抗拜占庭帝國的前沿,距離巴格達又遠,賽伊妲希琳只需安心經營巴格達及雷伊、伊斯法罕即可,如果在這些前沿之地爆發和拜占庭帝國的戰事,賽伊妲希琳要如何應對,就可以靈活的多。

但這種事,對賽伊妲希琳個人意志可以決定的,她代表的權貴集團,自然希望在西征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陸寧也更不會理會這種巴格達利益集團之間的明爭暗鬥。

倒是阿米德城,管理者未免顯得多了些。

為了防備拜占庭人可能的攻擊,阿米德城的防衛,又主要交給了亞美尼亞王國和愛列京公國的盟友騎士。

算是令這兩個盟友,警衛東線。

卡迪爾的擁躉也好,巴格達斯苔的新軍也好,都已經向西南進軍,目標便是西南六百裏外的阿勒頗。

在這地中海東岸人口密集區,主要的幾個大城便是大馬士革、阿勒頗、安條克和阿米德,算是四大核心區域。

耶路撒冷聖地地位崇高,但可以看作屬於大馬士革區域,而且人口已經不如這四座城市多。

大馬士革、阿勒頗、安條克和阿米德四城,其中安條克位於地中海東岸,拜占庭帝國和默罕默德教派聚集區的前沿,現今在拜占庭帝國治下,也是西方人進入中東的咽喉之地,未來十字軍東侵的最重要據點,同時也是基督徒的聖地。

不過阿拉伯帝國鼎盛之時,曾經占領安條克三百余年,直到三十年前,拜占庭帝國才重新收復此地。

阿勒頗區域,現今則建立起了高度自治的漢達尼德公國,但向拜占庭皇帝稱臣。

卡迪爾哈裏發現今便是要西南抵達阿勒頗,振臂一呼,收復阿勒頗,因為阿勒頗居民大多數為默罕默德教徒,加之聖戰軍以多擊寡,收復阿勒頗並不難。

爾後,卡迪爾便準備以阿勒頗為據點,號召所有地中海東岸的默罕默德教徒,發動聖戰北上收復安條克。

這種號召,主要便是對南部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區域而言,如此,如果得到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區域的默罕默德教徒積極響應,卡迪爾便自然而言取得了地中海東岸默罕默德教派的領袖地位,如果大馬士革、耶路撒冷的默罕默德教徒或者說其自治統治者將狂熱信徒的呼聲壓下去,他再揮軍南下,也就順理成章。

陸寧或者說大齊教團,沒有再跟隨塔巴裏新軍後南下,而是留在了阿米德,等地中海東岸的戰事變得清晰起來,再定行止。

而數十年後,陸寧才發現,自己此舉,使得阿米德成為了天道教在中東的最大教區之一,為阿米德及地中海沿岸的天道教眾利益發聲,更成了大齊在此施加影響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可能這種手段,會一直延續到後世,想想,也算是無心插柳了。

……

阿米德的天道教堂很快在城郊庫爾德人聚集區建了起來。

無他,“卡爾馬特共和國”的傳教師團不願意在阿米德停留傳教,這也是因為不管是卡迪爾哈裏發任命的埃米爾,還是代表巴格達斯苔的治安侍衛長,亦或警戒這裏的亞美尼亞王國及愛列京公國的騎士,沒人願意賜予他們免費的土地。

陸寧提出為他們索取,但這些傳教師更希望作為戰士進入阿勒頗或大馬士革,由此贏得他們應當受到的尊敬和土地財產。

由此,傳教師團和大齊教團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