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百貫馬

陸寧本想在登州見阿拉丁後就回轉兗州,卻不想,領著大批工匠到來的阿拉丁,神秘兮兮的奏報,聽杭州港的大食老鄉說,吳越和契丹要進行大宗交易,涉及到兩千匹良駒,吳越之地,正廣征貨物,準備從杭州出海,北上來契丹之蘇州和契丹人以貨易貨。

阿拉丁知道這個秘密情報齊王肯定感興趣。

果不其然,就見齊王聽聞,立時便坐了下來,不知道在琢磨什麽。

阿拉丁現今已經舉家搬遷來了東海,而且和東海很多屬官一樣,除了妻妾外的家眷,準備都遷來兗州。

習慣了在東海的生活,阿拉丁雖然身負巨債,反而比以前擔著九死一生的風險進行海貿愜意的多,而且,他隱隱覺得,跟隨齊王,自己家族未來的復興,未必僅僅是在白日做夢。

兩千匹良駒。

陸寧心裏癢癢啊。

自己部曲,現今最缺的就是戰馬,尤其是優良的戰馬。

周國戰馬並不少,但都在禁軍及河北鎮兵中,齊魯之地,騎兵不多,全境加起來三四千匹稱得上戰馬的馬匹,但其中,很少良駒,畢竟戰馬和戰馬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吳越,也屬於臨時抱佛腳了,見情勢危急才想起來,要傾舉國之力購買上好戰馬。

燕王李弘翼雖然初戰不利,沒有摧枯拉朽般攻城略地,而且,還陷入苦戰中,現今不得不采取圍城策略,集結重兵圍困蘇州,且吃過幾次苦頭後,開始圍而不攻的戰略,重點殲滅吳越的援軍,有些圍點打援的意思。

時日長了,沒有北國掣肘,南唐攻滅吳越只是時間的問題。

吳越現在才想起來買馬,談不上亡羊補牢,只是垂死掙紮。

契丹,和南唐、吳越都保持比較友好的關系,吳越買馬,自也不會不賣。

“都是良駒?”陸寧放下茶杯,問。

“都是百貫馬!”阿拉丁加重語氣,百貫馬,良駒中也是最上品了。

“好。”陸寧站起身,踱著步,轉頭問:“多長時間可以籌募二十萬貫的貨物?要搶在吳越之前。”

百貫馬,兩千匹,就是二十萬貫。

阿拉丁搖搖頭:“怕是不夠時間,以殿下的信譽,我們大食商人,已經采集夠貨物準備離開的,也有滿載香料等貨物剛剛到達東海的,都必然願意將貨船借給殿下,三天之內,便可以籌集七八萬貫的貨物,但二十萬貫,就要耗費時日等待了。”

陸寧微微頷首,“七八萬貫就七八萬貫吧!那看來只有我親去旅順走一趟了,你立即去辦,我也要千裏加急,調我的親軍來,五日後,便從這登州出發。”

阿拉丁一呆,齊王殿下,莫不是又要打什麽空手套白狼的主意了?

心裏打個寒噤,但自不敢多問,躬身道:“是。”

對齊王經常冒出些古怪地名倒也習以為常,知道齊王說的旅順,肯定便是契丹之蘇州、鎮東關一地。

陸寧看著他又道:“以後,不要再說什麽你們大食商人,難道,你不是我齊境之民麽?”

……

五日之後,登州港,三十幾艘掛著阿拉伯商團旗幟的巨舟,浩浩蕩蕩揚帆,向北而去。

齊國登州和契丹蘇州,正是渤海灣南北咽喉,海路不過八十多海裏,三百余裏。

風勢又順,正是斜側風,不一日,船隊就到了鎮東關前東市海灣泊處。

實際上,所謂鎮東關,就是契丹人修築的長墻關隘,後世稱為最短長城,在金州南部,最狹窄之處修築長墻,從西部渤海到東部渤海。

後世大連主市區及旅順,則被圈到了鎮東關外。

這是因為旅順一帶,有大量可以停靠船只之處,為防流民或南國水軍從此處進入遼國腹地,是以契丹人修築了鎮東關,若敵軍想從旅順一帶登陸入侵契丹,有鎮東關可防。

而現今,鎮東關南,旅順一帶,因為胡商經常來,最南端靠近灘塗的一處,卻是變成了互市的小市集,而且,市集規模越來越大,還遷來了許多契丹統治下的漢人,作為奴隸為市集服務,也形成了幾個小村落。

當然,契丹人律法中的漢人,也可稱為南人,並不是後世民族劃分中的漢人,而是契丹人外,原本被中原統治的各民族,現今在其治下,都稱為漢人或南人,絕大多數,都是奴隸,律法中明文,契丹人殺漢人,無罪。

要到幾十年後,遼國漸漸漢化,才逐漸對子民一視同仁,甚至因為輕賦稅,中原之民逃入契丹境內討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阿拉伯商隊”靠岸停泊,整個市集都立時活躍了起來,並不是每天都有胡商到來,有時一個月,也見不到一個胡商,但便是一艘巨舟胡商到來,都會令整個市集熱鬧好久,更莫說,現今這支巨大的船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