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4頁)

楊海燕:“聽阿母的。”

秦父從頭到尾就是擺設的。

接著,秦母帶著秦放和楊海燕去了娘家。能養出秦母這種性格的人家,定然是不差的,秦放的外家還沒分家,和秦家一樣,都非常的熱鬧。他們在那邊吃了午飯,又送了秦放外公和外婆鞋子,再告知喜酒的日子,他們就回來了。

轉眼間,就到了喜酒的日子。

這天,秦家人都非常的忙碌,除了楊海燕和幾個小孩。說到小孩,前一天,在繡工坊學繡工的二丫和三丫也回來了,兩個姑娘看上去都是比較乖巧的性格。相比於二丫,三丫更加的乖巧。二丫有個弟弟,相對來說底氣足些,而三丫沒有弟弟,在性格上,有些類似於秦三嬸,覺得自己底氣不足。不過回來的當天,她們拿著絹花來向楊海燕表示感謝了。

喜酒是中午,中午吃了就散場,便是有些路程的親戚,像秦放外公外婆他們,中午吃了下午回去,也好趕路,要是到了晚上,就危險了。

秦放和楊海燕都穿上了喜服,在親戚好友的祝福下拜堂了。拜堂後,大家開始喝喜酒。

這個年代的喜酒比現代好多了,因為這個年代的人一坐下就開始吃飯,不像現代,要各種為難,敬酒。

吃好喜酒,大家就散了。有些識相的婦人會留下來一起幫忙,加上秦家三個兒媳婦,還有秦放的舅母們,所以院子裏收拾的也非常快。等院子裏都收拾好,秦放的外公外婆也要走了,秦三叔會趕車,所以他趕著馬車送秦放的外公外婆回去的。馬車大小有限,不夠那一家子人坐的,所以坐馬車上的是秦放的外公外婆和幾個小孩,舅舅和舅母們都是走路的。

喜酒過後,秦家算是真正的分家了,大家開始分開吃飯了。好在喜酒前的幾天裏,二房和三房已經搭好了灶頭。

楊海燕已經換下了喜服,秦放倒是沒有換下,他很喜歡這身喜服,暗紅色的,穿在他身上也非常的顯眼。秦放進門,看到他媳婦:“怎麽把衣服換下了?”

楊海燕很是無語:“待會兒不是要去村長家買地嗎?穿著喜服去成什麽樣子?”

買地是為了造房子的,這件事他們夫妻已經商量過了,也跟秦父秦母說過了。等地買了,就可以造房子。之所以在之前沒買地,是不想喜酒前鬧出一些事情,擔心影響喜酒這天。現在喜酒結束了,就算他們去買地引來二房或者三房的一些話,也不礙事了。

他們去買地造房子這件事,秦爺爺和秦奶奶是知道的,秦放和楊海燕也坦承,這是楊海燕的私房、嫁妝銀子。當初那張肥皂方子賣了五百兩黃金,在秦放看來,這是楊海燕的私房,所以夫妻倆一致以嫁妝銀子稱呼。

雖然說婆家如果霸占女方的嫁妝,傳出去讓人所不齒,便是打官司了,在女方嫁妝一事上,律法也是偏向女方的。但是女方如果自己願意拿出嫁妝銀子為男方造房子,那旁人又能說什麽?

對於兒媳婦要拿出嫁妝銀子買地造房子,秦父秦母也沒有意見,他們也不會覺得沒有底氣。雖然知道這是兒媳婦的銀子,但是兒子現在當官了,以後也能掙到錢的,他們兒子也不是那等需要婦人養的倒插門。

只是,這房子是兒媳婦花錢造的,他們也不會住進去,他們還是習慣住在老房子。

一家人,秦放夫妻、秦父和秦母,四口人浩浩蕩蕩的去了村長家。

村長看見他們,笑著打趣:“秦放小子,你這喜服都沒有脫下,怎麽到我這來了?”

秦放:“村長,我是來買地的。”

村長正拿著老煙鬥,聽到秦放的話也沒有多意外:“你要買哪裏的地,現在好地可沒有人家出賣。”前兩年就在說秦放出息了,去服軍役了還能給家裏捎銀子。前幾天秦放榮歸故裏了,還帶了媳婦,大家說他這媳婦是朝廷賜的,因為秦放立了功。這話沒有人作假,因為是秦放自己說的。所以現在秦放來買地了,村長才不覺得意外。

有錢了就買地,這是他們老百姓最淳樸的想法。銀子會被偷走,這地還能被偷走不成?

關於地,秦放和楊海燕前幾天也看了,也跟秦父秦母商量了,雖然和秦家老宅有點距離,但怎麽說都是一個村裏的,就是把他們整個村子走遍,都不用一刻鐘,能有多遠?

秦放道:“村長,我要山腳下東邊的那塊地。”

村長一愣:“那可是荒地啊。雖然是坡地荒地,不會有山倒塌、巖石滾落的危險,但是荒地不長莊稼啊。”

秦放:“我知道,我買來也不是種莊稼的,而是造房子的。”

村長一聽,便也沒多說什麽了,秦家分家還是他在場的,做了證人的。不過,他記得秦家當初分家只分了六百文,這還有銀錢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