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4頁)

秦家分家的事情很快就定了。說起來,就沒有不喜歡分家的兒媳婦。尤其是二丫和三丫在繡工坊學繡工,眼看著快學好了,以後繡帕子掙銀錢都是家裏的,不用上交公中,秦二嬸和秦三嬸哪裏還會不同意?

再說,大房人口多,吃的多,二房和三房人口少,丫頭又能掙錢了,這肯定是分家來的劃算。

秦爺爺:“還有一件事,四天後是阿放的喜酒,阿放的喜酒公中辦,之後的每場喜酒,都你們各房的自己辦。大家也不用覺得吃虧,如果不分家,都公中辦,大房有還有好幾場。”

秦二叔和秦三叔也沒說什麽,他們倒是不在意這個。

秦二嬸和秦三嬸也沒說什麽,對秦三嬸來說,女兒以後招婿了,還得大房的兄弟撐腰,所以就這點子事情,她哪裏會在意。對秦二嬸來說,畢竟秦放現在有出息了,自然也不會在乎這點子事情。在大局面前,秦二嬸還是知道分寸的。

楊海燕在這時候開口:“不用了,我和相公的喜酒還是我們大房自己辦吧。”她可不想到時候讓二房和三房覺得他們占了便宜。

秦母:“燕燕?”

楊海燕道:“我的意思是,喜酒的銀錢我們大房自己出,當然場面還得爺爺奶奶撐著,對外也不用提起這件事。畢竟大丫成親的時候,公中已經給我們大房辦過一次喜酒了,這次既然分家了,我們大房也不好占便宜。”

秦爺爺看向秦放:“阿放,你怎麽說?”

秦放:“聽燕燕的。”

秦爺爺看了他一會兒:“那就這樣辦。接下來把該分的東西分一分,屋子就按照目前住的來,大房現在有三間房,老大夫妻一間、阿放夫妻一間、守業和守成一間。二房現在有兩間,老二夫妻一間、牛蛋一間。三房只有一間、老三夫妻一間。剩下還有一間,是二丫、三丫和四丫的房間。這間房間歸老三,以後三丫招婿,所以這房間留給三丫,不過現在讓二丫和四丫先住著,老三,你有問題嗎?”

秦三叔:“沒有問題。”說起來,他阿爹能多給他們一間房間,他也是意料之外,為此,他心裏也很觸動。

秦爺爺點點頭:“那就這樣定了。”接著是分錢的事情,年前秦家剛剛造了房子,多起了兩間,所以家裏也沒什麽錢,分了之後,每戶拿到六百文。

接著,秦父去請來了村長,又請來了村裏的童生,族老,見證了這場分家。這是他們見證過的,最和平,也最公正的分家了。

說到秦家的族老,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族老。

古代很多村子裏的村民都是一個村的,大家都一個姓,但是百裏村不同,姓秦的、姓韓的,還有其他的,這跟啟國開國後的災荒有關。

那場災荒,老百姓到處逃亡,秦家原來是秦家村的人,村裏的人都姓秦,往上都是一個祖宗的。秦家村的人逃荒來到金田縣,在當年的縣令的安排下,和其他的難民在這裏安居了下來,而這個有不同的難民組成的村子,就叫百裏村,這名字還是當年的縣令取的。

老秦家當年逃到這裏的,就只有秦爺爺和他的父母,後來秦爺爺成親生子沒多久,他父母就去了,再者秦爺爺隨父母定居到這裏的時候,父母因為災荒也傷了身體,故而家裏只有秦爺爺一個。

而秦家族老,就是當年一起逃難來到這裏的,秦家村的人。逃難過來,大家抱團生活很重要。

秦家分家之後,大家各自回了各自的屋子。

秦母把秦放夫妻也叫了去:“還有四日,阿放和燕燕就要舉辦喜酒了,你們可有什麽想法?”

秦放看向楊海燕。

楊海燕道:“阿母,我也是第一次成親,並沒有什麽想法,一切全憑阿母做主。對了,這是我和相公孝敬給阿母的。”

秦母接過一看是十兩的銀票,她還回去:“你們在邊關也要花錢,都給了我,你們怎麽過日子?這錢還是你們拿著吧。”

楊海燕把錢推了回去:“阿母,相公有俸祿,我有也嫁妝鋪子,家裏弟弟妹妹還小,我們身為長兄和長嫂,如果不顧著家裏,還要再花家裏的銀錢,那真是太過意不去了。”

秦母:“可是這……”

楊海燕道:“這些錢當是我們今年孝敬給阿爹阿母的錢,往後每年我們都給家裏十兩銀子。阿母也不用擔心我們,我們定然是拿的出這些錢才拿出來的,絕不會虧了自己。”

秦放:“阿母,你就聽燕燕的。”他是想過每年要給家裏銀錢,也差不多是十兩銀子左右一年,直到兩個弟弟成親,妹妹四丫出嫁,往後他就只給父母一些養老銀錢,不會是十兩那麽多。卻沒有想到他媳婦先說了出來,也拿出了錢。

秦母見兒子也這樣說,就收下了:“那喜酒的銀錢你們就別給了,咱們大房可沒有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