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2/2頁)

一場“貿易危機”,在趙煦的幹預下,總算是化解了過去。

己未,範祖禹上奏,以遼人無禮,名為吊哀,實為求利,宋朝不可長遼人驕肆之風,請陛下留意。

趙煦板著撲克臉,解釋說這擺明了就是司徒給遼人挖的坑,大宋沒必要利用人家在商貿合同方面的經驗不足,為對方設計這樣那樣的陷阱。

這樣會讓宋朝失去大國風範,也會降低大宋在周邊外國那裏的信譽。

不過範愛卿說得對,遼人在此事上的確失了禮數,對太皇太後不夠尊敬,當命鴻臚寺予以申誡,一事歸一事。

群臣皆拜服。

是月,禮部侍郎楊畏上書:“神宗更法立制以垂萬世,乞賜講求,以成繼述之道。”

且密奏萬言,具陳神宗所以建立法度之意與王安石學術之美,乞召章惇為相。

楊畏是“徐邸官”,徐王趙顥死後,楊畏擔驚受怕,於是投靠呂大防。

呂大防素稱畏敢言,便事先密約楊畏助己,然後推薦給趙煦。

趙煦在趙顥活著的時候,對“徐邸官”防範極深,但是這些陰暗層面的東西,是拿不到朝堂上明白說的,且當時高滔滔對趙顥推薦的官員全部進用,而趙煦為了體現“兩宮一體”,也沒有表示任何的異議。

之後楊畏囂張到彈劾蘇軾蘇轍,趙煦依舊沒有動他,倒是高滔滔醒悟過來,將之調整到了國子監。

現在又被呂大防超遷到禮部侍郎。

高滔滔將用範純仁復相,楊畏嘗言不妥,而範純仁並不知曉。

呂大防提拔楊畏之前,範純仁曾勸他:“上新聽政,當求正人;楊畏傾邪,不可用也。”

呂大防譏笑道:“豈以畏嘗言公邪?”範純仁這才知道,楊畏還說過自己的壞話。

結果呂大防充山陵使,甫出國門,楊畏知道呂大防去了就再回不來了,就立即背叛了他,準備另外投靠大佬,於是交了投名狀,上疏推薦章惇。

應該說,楊畏的眼光還是有的,看清了趙煦外放章惇時的保全之意。

因為楊畏奏章裏還涉及到了神宗皇帝,趙煦立即召對,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

楊畏遂列章惇、安燾、呂惠卿、鄧溫伯、李清臣等行義,各加品題。

沒有蘇油。

趙煦表示明白了,遂依楊畏之意,復章惇資政殿學士,呂惠卿中大夫,害怕朝議被通過,還特意放了一枚自己的私貨,復王中正遙郡團練使。

王中正最近倒黴,之前這娃在葭蘆川的事情又被禦史們翻了出來,這次卻是彈劾他賄賂石得一,讓石得一替他隱瞞了屠殺平民的真相。

正好高滔滔討厭石得一,於是將石得一和王中正一起降官。

結果蘇油上書替石得一說好話,意思是老石已經是年老體衰,活不過幾年的人了,在獐子島上做事忠勤,而且營造了花園,表示不返之意。

獐子島是比沙門島都遠的地方,有功績有態度,要不就放過他吧。

高滔滔這才不繼續追究石得一,結果一場搞石得一的活動,卻讓王中正倒了血黴背了鍋。

因此趙煦便將此作為一場摟草打兔子行動,通不過無所謂,如果能夠在朝廷得到通過的話,也算是給王中正這內官自己人恢復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