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

說完又對高滔滔施禮:“剛才所議者,是臣對於司馬學士和呂學士之議的一些淺陋觀點,而臣對太皇太後和陛下,亦有建言。”

高滔滔還在消化剛剛蘇油的一番長篇大論,好一陣才感慨道:“都說司徒平生所學,三個字就能概括——精、細、純。孰料竟然精微周全如斯。說說你的建言吧。”

蘇油躬身道:“臣以為國家要發展,最重為提高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其次就是大力培養人才。”

“大宋自慶歷以來興學數十年,到如今已然成果卓著。然臣以為,大可以更上層樓。”

“國朝學術,到現在已經面臨突破,但是義理如橫渠先生,理工如陳昭明、趙宗佑者,依舊過於稀少。”

“而文事、醫學,更是多出於野。”

“太皇太後,臣在四通商號、皇宋銀行的股份,臣想盡數捐獻給皇宋慈善基金。”

“這怎麽行!”高滔滔在簾幕後的身子都不由得震動了一下:“此議不妥!”

高滔滔是皇宋銀行和四通商號的掌門人,只有她在內的少數幾個人才知道,那是一筆多麽巨大的財富。

高滔滔雖然占有欲強,但是對財富的欲望卻不高,她喜歡的,是權力,是在管理財富的過程中,控制那些替她管理財富的人。

皇宋銀行和四通商號,是掌控大宋經濟命脈的兩頭龐然大物,也是蘇油從小努力經營的心血結晶。

蘇油入仕之後,將這部分財富與皇室和勛貴進行了分享,並且主動交出了控制權。

而到了現在蘇油準備從這些產業當中完全退出,這不成了皇室攫奪臣子的財產了?

高滔滔是非常看重和維系皇室名聲的人,就連高氏一門的仕途和俸祿都被她長期打壓,怎麽會幹出這種事兒來?第一時間就是反對。

蘇油的語氣卻非常平靜:“太皇太後,請聽臣說完。”

“四通與皇宋銀行,如今的業務過於繁多,結構過於復雜,體量過於龐大,管理起來非常不便。”

“太皇太後與陛下初掌朝政,天下蒼生的政務都那麽繁忙,這方面肯定顧及不過來。”

高滔滔說道:“讓蘇縣君、皇太後、皇後,還有幾位長公主來幫忙料理就是。”

蘇油躬身道:“她們如今也各自有各自的慈善事務,太皇太後,臣以為,天下事,最終還是當天下人共同為之。”

“四通吸納皇室宗親和勛貴外戚入股其中,目的本身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宗室分支子弟們,尋得一門生計,而不用成為國家的負擔。”

“我們不能因為四通發展到了今天這個樣子,就忘記了當初的目的,太皇太後,如今到了進行產業拆分的時候了。”

“臣以為,皇室今後,只需要掌握大宋經濟軍事的兩大核心——銀行和軍工。”

“而其余的產業,可以交給已經熟悉業務的宗室、勛戚們。”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太皇太後與陛下初掌朝政,對群臣加官,對百姓免賦,但是對於宗室勛戚,也不能沒有一點加恩。”

“將這些產業分拆給他們,太皇太後與陛下必將得到他們最大的支持。”

“其次就是精力的問題,陛下尚在幼沖,需要學習,觀政,嘗試處理政務,而太皇太後則要監督群臣,決斷宸綱,事務繁雜。”

“其三是大大簡化龐大臃腫的機構,只提綱幹,放棄枝節,可收強敏之效。”

“其四則是繼續鍛煉宗室和勛貴,使之為大宋貢獻才能。”

“而要料理好這件事,須得有一主事之人,而此人一來須得熟悉四通的業務,二來,最好不在其中有一毫資產,以免偏私之嫌。”

“臣以為,臣如果捐出資產,勉強可以算是最好的人選。”

“明潤……”高滔滔有些動容,連蘇油的字都稱呼了出來。

“太皇太後,蘇油自歷仕以來,尚未請過幾次俸祿,如今的俸祿折子上,已經積余了十五萬貫,不用為蘇油的生活擔憂。”

“而臣捐出這些資產,卻也是有要求的。”

高滔滔說道:“明潤請講。”

蘇油說道:“臣在《倫理訓類》中提到過,‘冠冕加身,必承其重’。宗室勛戚得到了這些產業,他們就必須為這個國家做出相應的貢獻。”

“這個貢獻,就是稅收,他們不得再以宗室勛戚的身份,享受免稅的待遇,而是需要努力經營好這些產業,繳納應該繳納的賦稅。”

“太後,你統計過這些賦稅是多少嗎?”

高滔滔說道:“依明潤第一次的奏議,我與官家要來了各處統計數據,除了朝中的,也有自己管理的家當。”

“四通與皇宋銀行,一年的收益,呵呵,如今在一億五千萬貫以上,其中以商貿、礦冶、海運、機械、鹽業、化工、糧油、毛紡為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