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2/2頁)

蠔油等海鮮產品的鮮味,對如今的宋人來說,成因非常神秘。對蘇油來說,就是將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的過程而已。

要分解蛋白質,就需要酶。

聽起來好高大上,其實光蘇油知道的都有兩種——一種是木瓜粉,另一種,就是豆豉或者豆醬。

豆豉醬裏的酶是枯草杆菌產生的,木瓜的則是自己天生的。

剩下的工作就好辦了,就是將蠔肉磨漿,水解,濾渣,熬制。

當然要得到更多的鮮味,還要加糖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加澱粉調弄避免分層,這些就是長期研究美食積累出來的生活經驗了。

這個東西真不是蘇油從後世帶來的,純粹是他結合後世知識和幾十年大吃貨的經驗,覺得完全能夠弄得出來。

看著三娘和孩子們靠著殘次的或者小號的廢蠔當做食物度日,蘇油覺得,有必要改變一下這家人的生活。

招募海員是有要求的,這事情是張散親自把關。

鄭俠第二日方才起來,灌了一頓海鮮粥,被鮮美喚回了精神。

然後就被蘇油拉著在三娘家後院搞實驗。

三娘很開心,少保包圓了家裏的幹貨,還訂制了鹹鴨蛋。

給家中送來了幾百斤谷子,幾十斤米,幾十斤油。說是自己喜歡吃三娘家的絲瓜燒蠔與冬瓜貝殼湯,每天一早拉著鄭俠和晏幾道在這裏鼓搗到晚間。

三娘是寡婦,不過少保不是一個人,因此也不怕別人閑言閑語。

蠔漿加入富含枯草菌的豆醬汁,以及稀鹽酸,這些都是當年研發醬油弄出來的套路,發酵一段時間後,漿中的蛋白質就被分解了不少。

這樣的蠔漿,一開始就比三娘那種土法濃稠很多。

經過沉澱和過濾,就得到了原始蠔汁,渣滓才丟去喂鴨子。

還有喂魚。

一個安靜的海灣裏,被蘇油弄起了一個魚排,這次打到的毛色完好的嘉琪魚,都被蘇油送去養在了裏邊。

最大的一條上了十斤,堪稱嘉琪魚王。

然後上鍋熬汁,得到原汁蠔油。

原汁蠔油色澤灰暗,易分層,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好保存,因此,必須對原汁蠔油進行改色第二次加工。

先將鐵鍋加熱,抹一層素油。然後放入糖加熱溶化。

糖液起泡粘稠,呈金黃色後,加入水和原汁蠔油。加水的目的是稀釋裏邊的遊離氨基酸,再緩緩加熱,保持九十度左右,將蠔汁顏色逐漸轉變成紅褐色。

接下來類似勾芡,采用一定配比的澱粉及海藻熬出的膠作為纖維素增稠劑,使液體不分層,並具有濃厚的外觀,提高產品的質量。

這個過程中還要加鹽,用於提鮮和防黴。

最後就是裝瓶蒸制高溫消毒,然後加蓋密封。

其實和做醬油類似,不過時間短得多。初步工藝流程摸索出來,已經是五日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