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2/2頁)

馮裏正擺著手:“可不敢不知足,有麥飯飽腹,這就已經是幾十年難見的好光景了……就怕西夏人又打過來啊……”

土著的農人們,都在忙著收麥打麥,搞商屯的蜀中豪商們,則在忙著搭棚挖坑。

搭棚是為了儲備幹草,挖坑是準備弄青儲飼料。

好在渭州以前沒有酒榷,小蘇探花說了,這是新產業,不知道曲子消耗量,因此就不限定各坊產出,加上酵母這東西,除了釀酒,軍隊和老百姓家中做面也缺不得,實在是沒辦法統計,因此幹脆比照蜀中,以稅代榷。

他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保證明年的渭州,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況下,稅收比往年翻一番。

韓琦收到奏報,將之在朝堂上一說,司馬光立刻提出反對。

怎麽著?蘇明潤是要在明年一年收兩年的賦稅?朝堂今年免了渭州錢糧,原來是玩朝三暮四耍猴子那一套呢?

韓琦只好將蘇油擬定的渭州明年的發展綱要在朝堂上進行宣讀,等到大佬們都聽明白了,不由得面面相覷。

稅收翻番,是建立在各產業翻兩番的基礎上的,蘇明潤的意思,是讓之前因黃河泛濫吸收進軍伍的那些壯丁,移一部分到陜西安置,還給了個名目,叫寄食廂軍。

富弼立刻出列大加贊賞,官家你不是要派內官去陜西嘛?廂軍的事務也是軍務啊,這事情就交給內官們去辦好不好?

司馬光也立刻明白了過來,蘇明潤這套下得可真精致!

重振陜西,需要人口進行建設,讓廂軍寄食屯田,既解決了陜西人丁不足的問題,又解決了部分朝廷冗軍的問題,還堵住了官家派內官插手軍隊的路子。

士大夫和皇家對核心權力的爭奪,這就是貫穿整個大宋歷史的朝堂生態。

司馬光,歐陽修,富弼等人,在內官和皇權插手陜西軍隊,與改廂軍為屯田軍的二選一題目中,天然地和蘇油站在一起。

然而這時候趙頊笑眯眯地站了出來,可以是可以,不過大宋缺馬,缺牛,也是無奈的現狀。

因此諸位相公,內使負責的這幾支廂軍,產業得均衡,不能光種地,是不是還需要配套畜牧業。

養馬養牛技術難度有些高,一來就搞可能不行,要不,先從種草養羊這種簡單的開始,練練手?

韓琦和司馬光你看我我看你,穎王爺長大了!學會將計就計給人反下套了!

於是朝堂上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至於內使們願不願意從正軍監軍變成建設兵團首領——我們管他們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