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頁)

不好到什麽程度呢?這孩子見了生人,受到驚嚇,都會隨時暈死閉氣。

正元帝在永和宮裏單獨開辟了一個殿,由禦醫和輪流照看她,不讓生人靠近。

都知道這孩子活不長,所以正元帝一直都未給她起大名,尋常時候更不會將她帶到人前,只偶爾在只言片語裏提起皇室還有這麽個公主。

這是時下約定俗稱的規矩。

畢竟在這個孩子早夭都快成為一種常態的時代,若是早早地給了一個必定早亡的孩子名字,或者讓眾人都和她相處出了感情,那麽真到了失去她的時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

現在正元帝既給了名字,也就預示著這孩子多半是能活下來了!

顧野和馮鈺自然都替她感到高興,可惜的是陸煦說朝陽還是體弱,別說多見人,就是多吹了一點點的風,都會有個頭疼腦熱,連他和馮貴妃都只能很偶爾地去看一眼。

顧野和馮鈺也就沒說去看她,回頭各自尋了禮物,讓陸煦帶回去。

顧野幫著陸照也準備了一份,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就是在寺廟裏請回來的一個平安符和一個小玉牌,都是經過高僧誦經加持的。

馮鈺給的則是他從小佩戴到現在的玉石平安扣。

當天上完課,陸煦回永和宮用晚膳,也就把這些東西帶了回去。

馮貴妃先認出那平安扣,這東西是早先馮源中毒,差點就沒命的時候,葛珠兒特地去了軍營附近山頭上的寺廟裏求回來的。

後頭馮源還真就化險為夷了,那平安扣就一直戴在他身上,算是他和葛珠兒的定情信物,後頭傳給了馮鈺。馮鈺還真就從小沒病沒災,平安長大了。

她對這東西有印象,是那會兒她剛生產完,兩個孩子都不大好,心中正難受著。

那會兒新朝還未成立,她還不是貴妃,規矩講究沒那麽多,馮源和葛珠兒都一起去看她。

那時候葛珠兒就拿出過這樣東西,想送給兩個孩子,還解釋了這東西的由來,說希望能讓兩個孩子也和當初的馮源那樣,化險為夷,然後和馮鈺一樣,沒病沒災地長大。

當時馮貴妃本是想收下的,但陪在她身旁的秦氏卻嗤之以鼻,說:“這等不入流的東西,豈能配得上我外孫和外孫女?”

那會兒義軍勝券在握,馮貴妃生下的自然就是來日皇室的皇子和公主。

聽了親娘的話,馮貴妃也嫌棄那東西上不得台面,葛珠兒就把平安扣收了起來。

沒想到經年之後,兜兜轉轉,這東西還是送到了自己跟前。

馮貴妃自小被秦氏教授的,就是人要往上爬,爬的越高,手段越狠,那麽便不敢有人小瞧你,怠慢你。

她面對的境況也確實如此——從前得意時,就算宮人不肯為她辦事,那也得敬著她,奉承著她。現在她雖同樣是貴妃,但自打正元帝下旨申斥了她,還讓她閉宮思過一遭,宮中都知道她無寵,拜高踩低的情況就越發明顯。

但似乎,天下也不盡是那種見風使舵,拜高踩低的人,也有人是始終如一的。

馮貴妃摩挲著那平安扣久久沒有言語,最後還讓人把平安扣和平安符、小玉牌一道,掛在了女兒寢殿的入口處。

或許是老天心軟,或許是顧野和馮鈺送來的東西真有效果,到了六月時,朝陽的境況就越發好了。

六月中旬,到了她和陸煦四歲生辰的時候,經過幾位禦醫商討和反復思量,確定朝陽可以出現在人前了。

正元帝沒有給他們大操大辦,只是在宮中設了一場熱鬧的家宴,連同魯國公府也一並下了帖子。

魯國公府只秦氏和馮源來了,陸沅琪並未到場。

馮貴妃久未和親娘見面了,再碰面時自然得寒暄一番,問問互相的境況。

她先問了陸沅琪,秦氏就沒好氣道:“從前看著她也是個好的,沒成想後頭才知道她是被陸家驕縱壞了的,天天在後宅裏像只烏眼雞似的蹦跶,攪的整個家沒有一天安寧日子過。看得人心煩,今天這種場合,自然不能帶她來。”

“那娘的意思是……”

秦氏話鋒一轉,“我沒那個意思。休妻是不可能的,休妻得退還嫁妝,和離也不用想,你兄弟才和離了一次,再來一次,外頭不知道要怎麽說。”

反正陸家也是這麽個意思,吵歸吵,鬧歸鬧,想讓他家斷了魯國公府這們親,是不可能的!

就這麽耗著唄!看誰最後耗贏了誰!

這日到底是一雙兒女的好日子,就算是娘家的糟心事,馮貴妃也不想多聽,問了一嘴也就算完事兒了。

後頭母女接著再聊,馮貴妃自然說起小女兒,說從前真的太難了,哪兒就敢想有這麽一天呢?那時候正元帝還和她說過,若到了三四歲時女兒還不見好,就只能效仿前人做法,把女兒送到庵堂裏出家,把孩子算做是道家或者佛家的人,來延長她的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