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4頁)

顧茵帶著一行人敲開葛家的大門,葛珠兒見了她就笑,“東家怎麽這會兒親自來了?有事直接使人來知會一聲便是。”

一邊說,葛珠兒一邊把兩扇木門都開到最大,邀請顧茵進屋去坐。

顧茵進了去,解釋了是自己徒弟和徒孫上京,幫著二老把剩下的家當帶過來了,所以就先帶著他們來了這邊。

剛解釋完,武青意和徐廚子他們都提著包袱過來了。

葛家二老在屋裏聽了一耳朵,連忙放下了手裏的抹布和掃帚去迎他們。

武青意和徐廚子自然不用二老動手,把行禮直接提到堂屋擱下。

葛大嬸赧然壞了,道:“小徐這孩子忒實誠了,都是些不值錢的家夥什,就是我家老頭子念叨了幾句說怪心疼的,他就說能幫我們帶過來。當時沒細想,現在想想真是臊死人了,這大熱天的背這麽些東西坐船,該多辛苦啊!”

說著就趕緊給他們倒水,又讓葛大叔去把井裏鎮著的西瓜撈出來切給大家吃。

徐廚子做慣了活計的人,累倒是不累,就是他實在太胖了些,剛在太陽底下運動了一下,身上汗如雨下,整個人像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般。

他不同葛家二老客氣,大馬金刀地坐下喝了水,喘過一陣,總算是緩過勁兒來,說:“不辛苦,辛苦啥呀,雖東西不值錢,但都是您二老這些年辛苦攢下來的家當。東西雖舊,但用著順手,多少銀錢都買不來哩!”

這話一說,自然把葛家二老哄的喜笑顏開,對著他連連道謝。

葛珠兒看他手邊的水碗空了,便又親自給他蓄上。

徐廚子這才注意到屋裏還多了她,趕緊手部不是手,腳不是腳地站起身,規規矩矩地行了禮,“這就是您二老尋回的姑娘吧?我這來的匆忙,也沒帶什麽禮物上門賀喜。”

葛珠兒笑了笑,道:“徐師傅莫要客氣,您幫著我爹娘帶這麽些東西上京,已經是最好的賀禮了。”

察覺到徐廚子很是拘束,葛珠兒就沒再堂屋多待,接著去院子裏晾曬被褥。

顧茵發現葛家多了個看起來木訥老實的婦人,就也跟了出去搭了把手,詢問起來。

葛珠兒就解釋道:“這是姜姐姐,是我早年在軍中認識的苦命人。之前她在魯國公府做活,現在恢復了自由身。她家中並無其他親人,只一個幹兒子,也是運道不好,早年就受了重傷退了下來,如今在水雲村當農戶。姜姐姐想著自己還不算老邁,就想在城裏尋一份活計,不去村裏投靠幹兒子一家,免得給他們家增添負擔。”

顧茵就喜歡這種不靠旁人的女子,笑道:“這還有去旁處尋找嗎?去咱們酒樓不是正好。姜家姐姐可願意?”

那姜嬸子連忙擺手道:“我和夫人……”

又想起葛珠兒已經不是國公夫人,又堅持要和她姐妹相稱,姜嬸子又連忙改口道:“我和珠兒妹妹差了十來歲歲,比夫人就更大了快二十歲了,而且我這樣的身份,也不敢當您一聲姐姐,您折煞我了。”

顧茵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我和珠兒姐姐按平輩論,只是稱呼的事情而已。你看做工的事情……”

姜嬸子面露猶豫之色,磕磕巴巴地道:“我人雖沒用,但燒火做飯的本事還有。您不嫌棄我愚鈍,肯用我,本該是感激涕零,不敢推辭的。只是我如今身上帶著一些事兒,不好在人前出現,所以只能辜負了你這片好心了。”

顧茵自然問起,“可是擔心魯國公府的人為難你?”

姜嬸子支支吾吾應了一聲,顯然是不能多說的模樣,顧茵也就沒再追問。

後頭等到顧茵和武青意等人離開,沒了旁人,葛珠兒再問起她身上的事兒,姜嬸子自然不瞞著她,把馮鈺讓她辦的差事說給了葛珠兒聽。

葛珠兒猶豫再三,當天還是跑了一趟食為天。

那會兒顧茵正帶著徐廚子和菜刀砧板參觀完自家酒樓。

這師父三人的反應就是目瞪口呆,完全沒想到顧茵在書信裏說生意不錯的新店,是這樣的規模!

一二樓現在是周掌櫃和兩位大廚在管,三樓是葛珠兒和大孫氏、衛三娘等人統籌。

顧茵並不準備更改原有的安排,就讓徐廚子和倆徒孫負責四樓的特色小吃部。

徐廚子的手藝一般,但他早年走南闖北,也算是見多識廣,四樓包含各地特色吃食的地方,正好讓他大展身手。

看他們三人舟車勞頓、風塵仆仆的,顧茵大概和他們說了一下情況,就讓周掌櫃帶著他們去員工宿舍安歇。

正準備回去呢,葛珠兒過來了。

顧茵正奇怪她怎麽休沐的時候跟過來了,葛珠兒三言兩語就解釋了過程,又道:“這是兩個孩子自己辦的事,我不知道東家知不知道,就來知會一聲。若東家早就知道的,那就見諒我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