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5頁)

“就是,要我說,英國公府的銀錢,就是讓你這樣的人家給耗光的!”

那婦人被大家說的臊紅了臉,也不敢再提什麽五十兩,就也只要了過冬的嚼用。

陳氏讓下人在旁邊造冊,每家每戶給了十兩銀錢,若是境況特別困難,基本生活都難以為繼的,則多給十兩。

領完銀錢,則還需要這些人簽字畫押。

一通登記分發銀錢,中午之前,這些婦人才散去。

而魯國公府這一上午,就合計支出了近千兩銀子。

沒了外人在,秦氏自然不再給陳氏留臉,摔了手邊的茶盞,指著她就罵道:“好你個敗家精,一上午就送出去這麽些銀錢,你也知道今日之後還有後來人,咱家就是坐擁金山銀山,也擋不住那麽些人啊!”

茶盞在陳氏腳邊裂開,茶水汙了她的裙擺,陳氏恭順道:“您說的不錯。可若是不這麽做,躲的過一次,還能次次都躲著嗎?咱家的名聲如何呢?即便婆母不念著咱們府裏,也該想想永安宮的貴妃娘娘,想想貴妃娘娘所出的皇子公主……”

提到這個,秦氏的面色總算和緩了一些。

是啊,魯國公府的前程可不只是在眼前,而是在後頭呢。

若是這次的事能給永和宮經營出一個好名聲,那銀錢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沒想到陳氏這孤女出身的,倒還有這份眼力見兒。

雖然心中頗為驚訝,但秦氏也沒誇獎她,擺手就讓她下去了。

陳氏回了自己的小院子更衣,沒多會兒她生養的馮鈺過來了。

馮鈺剛過了十歲生辰,雖是個半大孩子,卻因為自小長在軍中,比一般孩子還早慧不少。

看到丫鬟拿出去的衣裙,馮鈺嗅到了一絲茶水的味道,臉上的笑滯了滯。

等到陳氏更衣出了內室,馮鈺快步迎了上去,關切道:“祖母為難母親了?”

陳氏搖搖頭,道:“一點小事罷了。”

府裏的事情馮鈺都很清楚,他不忿道:“這事兒本就是祖母和爹惹出來的,母親幫著周全,祖母怎麽也不該怪您……”說著他深吸了一口氣,“母親且再忍忍,等兒子大了,必不教母親再受苦。”

陳氏慈愛地看著他。

這傻孩子,又說傻話。

當然馮鈺長大後,多半能得到世子之位,但歷朝歷代素來以孝治國,就算他日他真的成了國公,也不可能違逆秦氏這祖母。

更別說馮貴妃是秦氏的親女,有她為秦氏撐腰一日,秦氏就能在府裏掌權一日。

在馮家十年,陳氏已經看清楚了,她的好日子不是在兒子長成後,而是要等秦氏殯天後。

這日子……且有的熬呢。

自打這天過後,如陳氏所言,越來越多的傷兵家眷上門求助,銀錢流水似的花出去。

最後魯國公馮源都坐不住了,親自進宮求見正元帝,要和他稟明這個事。

然而還不等他開口,正元帝見了他就笑道:“阿源來的正好,朕正要賞你!”

馮源一愣,就看正元帝一揮手,宮人展開卷軸,一幅龍飛鳳舞的墨寶展現在馮源眼前,上頭寫著四個字——“積善之家”。

“阿源看著如何?”正元帝笑著問他,“這可是朕讓文老太爺親自為你所寫。”

文老太爺是文官之首,這就是代表文人也承認他的功勞了?

“這……”馮源情緒激動,“臣受之有愧!”

正元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阿源太過謙虛了,你本就是開國重臣,這次又仗義疏財,接濟傷兵。這是你受之無愧的!”

這話一出,馮源反而不好意思訴苦,和正元帝求助了。

正元帝又道:“不過接濟傷兵這事兒,說到底還是朝廷的責任。等到年後,朕就會讓人去撫恤他們。可不好真的讓阿源散盡家財。”

馮源呼出一口長氣,感恩道:“謝陛下體恤!”

君臣兩個親兄弟似的說了一陣話,正元帝有旁的政務要處理,馮源自然告退。

雖然眼下距離過年還有快兩個月,但馮源內心火熱。

她娘說的不錯,這是花銀錢為宮裏的貴妃和皇子造勢呢,陛下都看在眼裏的。

這些銀錢,花得太值了!

且英國公府前頭也做了這樣的事,未曾聽過正元帝對他家有什麽褒獎賞賜,可見正元帝還是更青睞自家!

等到馮源走了,裝模作樣處理政務的正元帝把奏折一放,臉上的笑也淡了下來。

他當開國皇帝的手裏都沒錢,親娘老太後做兩身新衣裳,還得擔心家裏銀錢。下頭的功臣上來就到處吹噓自家多麽富有,這擱誰誰能忍的了?

不過馮家人本來也不聰明就是了,他早就心裏有數的,不然他也不會選馮家的女兒進宮。

但是好歹有人把燙手山芋接走了,正元帝身上的擔子還是輕了不少。

他伸了個懶腰,又轉頭對錢三思道:“等到欠銀全部收回,記得提醒朕把英國公府的窟窿堵上,沒得讓他們家為這事兒掏空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