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5/6頁)

顧野點了點頭,背著雙手讓下人引路,也隨後去尋顧茵和王氏他們。

…………

宮墻之內,昔日的義王、如今的正元帝陸守義剛散了朝。

大熙朝和遵循前朝舊例,還是五日一朝。

陸守義打仗前就是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的白丁,後頭隊伍成型了,才開始學文識字,給自己改了現在的名字,自封為義王。

但肚裏墨水實在有限,他很不喜歡處理那些事兒,尤其是一些舊朝文臣,說起話來文縐縐的,他但凡分神一會兒,都聽不懂對方在說啥。

“青意還沒回來嗎?”陸守義一手拿著筆,一手把梳得一絲不亂的頭發撓成了雞窩。

他近身的大太監並不是前朝的人,而是從前軍中的一個小將,名叫錢三思。

錢三思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十來歲就讓家裏人找了騸豬的匠人,像畜生那樣被閹了。

隨後家人想把他送進宮廷換銀錢,卻沒想到這種事兒根本輪不到他們這樣的窮苦人家。

錢三思沒進得去皇宮,又成了閹人,他爹娘幹脆就把他扔到了野外,讓他等死。

也恰好,錢三思遇到了陸守義,加入了義軍之中。

他的境遇其實和武青意很相似,都是在絕境中被義王撿到身邊的。也因為這個,錢三思和武青意也說上的話,很有些交情。

“將軍前兒個才給陛下傳了信,左右就是這兩日了。”

陸守義自然是記得這個的,他倒不是指望武青意來幫他處理公務——武青意和他一樣,都是大老粗,看到墨水字就發昏的。他是等著武青意把寒山鎮上那位三朝元老請過來。

那位老大人雖然是前朝舊臣,卻是一心為民的,不然也不會落到被貶官歸鄉的下場。

而且前頭剿滅廢帝,那位老大人也是出了大力氣的,可見並不是愚忠的人。

又看了一刻鐘的奏折,陸守義實在是看不進去了,扔了奏折去了後宮。

大熙朝後宮如今一共有三位女眷,一位自然是陸守義的老娘王氏,如今已經被封為太後的那位。另一位則是陸守義的發妻周氏,如今已經是周皇後了。

還有一位,是昔日滁州守將、現在的魯國公之妹,馮貴妃。

攏共就三個人,現在是周皇後和馮貴妃給太後請安的時辰,三人都聚在慈寧宮裏。

陸守義也就奔著慈寧宮去了。

王太後正帶著兩個兒媳婦念經。

其實從前的她並不是信奉神佛的人,但自打丟了大孫子,老太太就信佛茹素,一開始是期盼著大孫子能平安歸家,後頭知道大孫子多半是沒命了,就盼著他早登極樂,來日托生回自己家。茹素好幾年,即便是陸守義登基,老太太吃的宴都是全素的。

他旁邊的周皇後和馮貴妃都有些不經心。

王太後見了難免不高興,板下了臉來。

馮貴妃先請罪,道:“最近變天,兩個孩子都有些不好,妾身……”

大孫子不是馮貴妃肚子裏出來的,她自然沒有那麽上心,何況她生下的那對雙生子也都是自家骨肉,又確實比一般的孩子體弱些,王太後擺擺手,就先讓她回宮去照料自己的孩子。

只剩下個周皇後,婆媳倆相依為命過來的,從前感情很是不錯。

後頭大孫子丟了,周皇後就變了個人,整個人變得很是陰郁,後頭他又生下個兒子,看的比眼珠子還重,日日恨不能拴在褲腰帶上,飲食起居都不讓旁人沾手,連王太後這親祖母想見一下孫子都得經過她批準。

就這種把身邊人都當賊防的架勢,別說王太後,連陸守義和她的感情都差了起來。

所以最後王太後什麽也沒說,嘆了口氣就放她離開。

等她走後,王太後再找宮人一問,周皇後生的小皇子倒是沒有不舒服的,只是今早吃飯的時候少吃了一口,所以周皇後這才心不在焉,一直記掛著。

雖說如今一家子都從地底躍到了雲頭,但王太後有時候也會懷念從前還在鄉下的日子。

那時候她兒子還叫驢蛋,並不叫什麽守義,只和家裏人說自己有一番大事業要做,把他們安頓在偏僻之地,一年半載才回來一趟。

但那時候陸老爹還在,她身子骨也硬朗,兒媳婦孝順,後頭還給家裏添了個大孫子,雖然掛心著兒子,但每天的生活都熱熱鬧鬧。

不像現在,突然好像除了混吃等死,虛耗光陰,就再沒別的奔頭了。

陸守義到的時候,就看到王太後一個人對著窗外發呆。

他揮手屏退了宮人,上前坐到王太後身邊,詢問道:“娘怎麽不高興了?”

王太後回過神來,見到是他,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說:“我有啥不高興的?我們家驢蛋有本事,娘都當太後了。”

說是這麽說,王太後的眼神中還是流露出無限蒼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