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5頁)

可若是去京城,不就是和那人在一個地方了?

顧茵也不知道自己在糾結什麽——六月中旬聽說義軍就已經大獲全勝,班師回朝。那人就從寒山鎮在附近經過的,就算當時他有軍務,不方便來見她,如今已經又過去大半個月,就算回京述職,也該騰出手腳來了。

她也不是要和他做什麽,只是覺得兩人的關系到底有些不同,報一聲平安總是要的。

到底是她自己單方面的自作多情了,還是和文老太爺擔心的一樣,那人已有家室,所以……

也很趕巧,他們這裏剛提到京城,第二天文老太爺就派人來接顧茵了,說的也是去京城的事兒。

文老太爺雖然是舊朝之臣,但這次受了義軍的恩惠,等於無形中接受了對方的橄欖枝。

而且他現在想通透了,給誰做臣子不是做呢?管他是誰當皇帝,總不會比想著屠城的豬狗不如的隆慶帝更差,他是老了,可還有文大老爺、文瑯兩代,眼下正是起復的好機會。

文老太爺就準備過完八月十五就上京,詢問顧茵要不要同行。

顧茵剛說道:“實在是巧,周掌櫃前兒個也和我說到去京城。”

站在一旁的文二老爺先嘿嘿笑起來。

老太爺從前不愛搭理他的,自打這次回來,覺得他性子雖然歪了,但根上沒壞,還是想給他矯正一下,就時常把他帶在身邊。

但這一帶,文老太爺也沒少和他生氣。

就像前頭文二老爺忙忙碌碌的,嘴裏時常念叨什麽舊朝新朝的,文老太爺還當他是經過大事後突然開竅了,但仔細一問,他居然是在編話本子找人說書賺銀錢。

一天賺幾百文,一個月下來也就二三十兩銀子,還要分三成給顧茵,但因為做的是無本買賣,可把文二老爺給樂壞了。

二三十兩對現在的顧茵來說都不算一筆大數目,對文家更別說了,不值一提的小錢。

文二老爺都四十了,若不是文家男兒都成婚晚,現在他都是該當祖父的人了,因為一點小錢樂的尾巴都快翹到天上了,可不是讓文老太爺恨鐵不成鋼?

聽他一笑,文老太爺就沒好氣地問他笑啥?

文二老爺立刻止住笑,嘴角卻還是止不住地上揚,“不笑啥,就是覺得爹說的對,”又對顧茵道:“顧娘子別猶豫了,京城好地方啊!您這好手藝,怎麽能只拘泥在這小小寒山鎮?闔該去京城那樣的地方大放異彩才是!”

話是好話,配合著文二老爺那老鼠偷油似的笑,就顯得很不對勁。

顧茵無奈道:“就算是真去京城了,現在的食為天也不會歇業的。”

寒山鎮是她穿過來後,第一個給她溫暖的地方。不管以後把生意做到哪裏,這裏都是她的家鄉。

而且前頭在家裏歇著的時候,閑來無事,她和周掌櫃盯著徐廚子和他兩個小徒弟苦練基本功,如今他們師徒三個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就算在他們走後,也可以把店裏平價快餐的生意撐起來。

這話一出,文二老爺臉上的笑立刻垮一半。

那可是他想了兩年的鋪子啊!

不過幸好,他爹和大哥他們要回京城去了,家裏的祖產還是要回到他手裏。

文二老爺的嘴角又要上翹,卻又聽文老太爺沒好氣地說:“你管顧丫頭退租不退租呢?反正你們一家子也是得跟我回京城的。”

“我不去!”文二老爺急得拔高了聲音,看到老太爺臉色鐵青,他眼珠子亂轉,又立刻描補道:“爹和大哥、甚至大侄子回京都是給朝廷效力,要辦大事兒的!我去幹啥?在家裏空口吃閑飯,我可做不出那樣的事兒。我在家打理祖產挺好的……”

他每說一句,文老太爺的臉就黑一分,最後文二老爺的聲音越來越低,直到再不敢說下去了。

當著顧茵的面,文老太爺沒再責罵他,但是打定主意肯定得把他帶走的。

從文家出來後,顧茵也不擰巴了,她本來就不是鉆牛角尖的人,不就是京城嘛,去看看唄!看看鋪子,也看看那個人,真要打聽清楚了對方沒那個意思,或者有家室了,就不再糾纏了。京城又不是什麽小地方,一輩子再不見面也是能做到的。

而且顧茵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把這種從未萌生過的感覺歸於“吊橋反應”,想著本就是萍水相逢,又不是多深厚的感情,終歸會歸於平淡的。

回去後,顧茵就把中秋後要和文老太爺一道上京,去考察新店的事兒宣布了。

王氏一聽這話,第一反應就是正好!

前兒個許氏和她說了,新朝大開恩科,許青川就下場了。

他準備了多年,考個舉人肯定是手到擒來,來年就要入京考進士了。

這要是他去了京城,顧茵還待在寒山鎮,兩家八字還沒一撇的結親的事兒可不就泡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