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5頁)

首先是廣式月餅,做這個有個關鍵的東西,叫做轉化糖漿。

水和白糖按比例混合,在導熱較好的鍋中煮開加入白醋,之後轉小火,兩刻多鐘後糖漿變成淺琥珀色即要關火倒出冷卻,就得到了深琥珀色的粘稠糖漿。

糖漿的質地和蜂蜜非常類似,在烹飪過程中能作為蜂蜜的平替,價格卻比蜂蜜便宜多了——畢竟現在的蜂蜜也不像後世造假那麽多,又囿於有限的醫療技術,蜂農也算是高危職業,蜂蜜的價格可想而知。

食用堿面加水攪拌兌成梘水,和轉化糖漿混合,再加一點味道清淡的食用油,攪拌均勻後加入面粉,攪拌至沒有幹粉然後上手按壓,充分混合後就得到一個光滑細膩的面團,冷藏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後,包上事先炒制好的豆沙,先揉圓後按扁,再包上一顆鹹蛋黃搓圓,隨後再取一個面團,包裹上這份餡料。

顧茵邊包邊叮囑在旁邊觀摩的徐廚子,“這個餅皮沒有筋性,包的時候得用手掌輕推,像這樣邊推邊轉動,不能扯拽,不然很容易破皮。”

等到面皮徹底裹好餡料,顧茵最後把面皮收口按緊,撒上幹面粉防粘,最後再把多余的面粉抖掉,防止其影響口感。之後便是放入模具按壓出花形,再噴一層水防止幹裂,便要進烤箱了。

這個時代只有烤爐,沒有烤箱,但在八月頭,顧茵已經讓周掌櫃尋人在食為天後院做了個土制面包窯,完全可以替代烤箱的作用。

面包窯先預熱一刻鐘,而後放月餅放進去中火烤上半刻鐘,烤至定型取出,用細毛刷挨個刷上薄薄一層蛋黃水,最後再進窯烤上一刻鐘。

出窯後,月餅香甜的香氣撲面而來,徐廚子和宋石榴都咕咚一聲咽了一下口水,武安和顧野也是一臉期待地盯著。

然而剛出窯的月餅口感還不是最好,還得回油一天,顧茵就讓他們再等一天,另外開始做起了別的。

新鮮牛乳放火上以中火開始煮,時不時攪拌防止粘鍋,沸騰後再煮一分鐘關火,再入冰窖冷藏半天,牛乳上就會有一層厚厚的奶皮,取出這層奶皮讓徐廚子和他兩個小徒弟輪流上陣,充當人肉打蛋器高速攪拌打發。

等他們把奶皮打發到有顆粒感了,再加入幾勺冰牛乳,一直把奶皮打到像豆腐渣一般,就用勺子取出,在孔眼細小的濾網上按壓,濾出水分,再包好放入冰窖過夜定型,這得出來的便是家庭版黃油。

做出黃油的時候,恰好是第二天月餅回好油的日子,也是大家期待著品嘗月餅的時候。

她做的月餅巴掌大小,大人能吃下一個,孩子則兩個人分著吃一塊。

“好甜好軟,不愧是師父的手藝!”徐廚子吃的最快,說著話已經吃完了半塊。

詞窮的眾人都吃的眼睛發亮,但也說不出旁的。

只有周掌櫃最後道:“餅皮香軟沙糯,豆沙細膩軟韌性,蛋黃鮮香撲鼻,整個月餅層次分明。我其實更偏愛蘇式,但東家這個廣式月餅甜而不膩,我是喜歡的。”

顧茵其實也是第一次用面包窯烤月餅,得了周掌櫃這話,她也就定下心來。

因為是試做,這次的月餅數量並不多,每個人嘗嘗味道也就沒了。

武安和顧野都戀戀不舍地砸吧著嘴,顧野還說:“其實,一個我能吃完。”

武安跟著點點頭,然後兩個人一起眼巴巴地看著顧茵。

意思很明顯啦,他們才每人吃半個誒,還沒吃夠呢!

“別急,今天還有別的吃。”顧茵好笑地一人揉他們一把,接著開始幹活。

碗裏放雞蛋和白糖,攪拌均勻,然後放牛乳再次攪拌,之後加面粉和小麥澱粉,攪拌均勻至沒有幹粉顆粒,然後上鍋加入做好的黃油,用小火煮沸的同時不停攪拌,等到黃油融化,鍋中的液體開始凝固,等到水分完全蒸發,鍋中就是一個不粘鍋的黃色面團,取出放涼。

在這期間,顧茵在碗裏加牛乳和油、白糖,攪拌後再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小麥澱粉攪拌後用紗布過濾,之後倒盤子裏,再扣上另一個盤子,上鍋蒸制兩刻鐘。

兩刻鐘後她取出粉團,用勺子翻拌,放旁邊晾涼。

而這時候奶黃餡也已經放涼,拿到案板上揉成長條,再切成小劑子搓圓。

粉團放涼後也切成小劑子,當然面皮的劑子要比餡料的劑子要大上三分之一,最後以包廣式月餅的手法用虎口按壓餅皮慢慢向上收攏,放入模具按壓出花形。

冰皮月餅不需要烤制,只要密封後放入冰窖冷藏半天,口感才最好。

這月餅是上午做的,等到下午就能吃了。

武安小跑著下學,顧野則是提前結束了練武,早早地等著了。

兩個小家夥都到齊了,顧茵就讓人去冰窖把冰皮月餅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