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5頁)

王氏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她讓顧茵先回去休息,自己則守在碼頭上跟人解釋這家是冒牌的。

顧茵挑著家夥什回了家,先去隔壁看了一眼,李捕頭和顧野不在家,她就去隔壁另一邊,找許氏借了本朝律書。

許家是有些藏書的,許氏毫不吝惜地借給了她。

等簡單翻過一邊律書,果然這個時代沒有注冊商標一說,自然也是告不了人侵權冒牌的,顧茵也開始分析今天的事情。

馮家媳婦顯然是沖著自家來的,手段低劣,模仿不出她做的粥,卻是特地和自家擺攤擺到了一起,還鉆了這個時代律法的空子,起了個和自家差不多的名頭,又雇了人來排隊,制造出生意紅火的假象,欺騙外地客人。

馮家就在緇衣巷住著,日子過得還不如自家,不然之前來跟自己學手藝不成,就各種泛酸。這種人家能有這麽有想法、有手段,早該發家脫貧了。而且他家攏共三口人,會做吃食的就馮家媳婦一個,後頭他男人卻提了新熬好的粥過來,自然不是她自己做的,而是別人給的!

所以她家背後一定有主使,馮家不過是背後之人推出來當棒槌使的傀儡。告不了侵權冒牌,若是能揪出背後之人,卻是能告一個惡意擾亂市場的罪責。

沒多會兒,王氏從外頭回來了,她臉上帶笑,道:“外地人也知道咱們家只出半天攤,所以中午過後就沒有什麽外地客人過來了。加上我在旁邊一通說,除了那幾個在隔壁輪流排隊的他們自家人,整個下午他們一通買賣都沒成!”

看到顧茵蹙眉沉吟的模樣,王氏道:“你別擔心,我上午雖然跟著你一起忙,其實留著心眼呢,他們一早上也就賣出去五碗粥,三四個包子。一天就不知道虧出去多少銀錢,肯定長不了!”

連王氏都注意到了,顧茵自然也知道這個。

顧茵起身給王氏倒了碗水,“娘有沒有想過,他們想的可能不是賺銀錢。”

王氏喝水差點嗆著,“做買賣不為賺錢,他家有毛病啊?”

“如果他們只是為了壞了咱們的口碑呢?今天是只有他們一家,就在咱們旁邊,咱們能分出心力,一邊做買賣,一邊去和客人解釋。若哪天他們再支出一個攤子,甚至兩個三個,十幾個攤子,雇上幾十上百的人去排隊……咱們只兩個人,就算算上武安和顧野倆孩子,咱們家攏共四個人,能解釋的清嗎?長此以往,怕是咱們的口碑也要被他們影響,你想今天那幾個排錯隊的,回去後若是讓人問起,他們也不好意思說自己讓人給騙了,會不會直接說是咱們的粥不好呢?”

王氏訥訥地說:“不會吧,咱家生意也沒好到那啥天怒人怨的地方,至於嗎?”

這就是顧茵想不通的關竅,自家這段時間生意是好,但遠沒有好到會讓人費這個心思的地步。

“但是你說的不錯,做買賣講的就是個口碑。不能讓他們魚目混珠,冒著我們的名字……”王氏說著就站起身,在屋裏急得團團轉,“你說咱們要不要也雇一些人,幫著咱們辟謠?也不知道雇人一天得多少錢,下個月咱們就要開鋪子了,偏生在這個時候出岔子!”

顧茵想了想,道:“娘別急,眼下還不到我說的那個地步。咱們不用請人辟謠,我有辦法。咱們做個招牌吧,之前是想著小攤子上沒必要做招牌,如今卻是不做不行了。”

這個王氏自然聽她的,婆媳倆去外頭做招牌的鋪子,讓人做了“正宗寒山鎮文老太爺粥”的牌匾和幾個同樣內容,但個頭小一些的那種插牌。大招牌自然是掛到攤档上的,小插牌就放到後面排隊的地方,以防再有今天這種因為隊伍太長,而排錯隊伍的事再發生。

因為這是隔天就要用的,所以顧茵多付了一些銀錢,讓人一手一腳地當場做了出來。

等到她們拿到招牌回家去的時候,已經接近黃昏。

婆媳倆剛前腳回到巷子口,和下學歸家的武安遇上了,李捕頭和顧野後腳也回來了。

顧野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頭,李捕頭氣喘籲籲、腳步蹣跚地跟在後頭。

顧野一看到顧茵就迎上去,幫她拿手裏的東西。

顧茵拿了帕子給他擦汗,低聲道:“這是又去哪裏淘了?”

王氏笑道:“李捕頭帶著,那自然是學武藝去了對不對?”

李捕頭喘著粗氣尷尬陪笑,到底是少年人,他喘過氣來就道:“我帶著小野跑步來著。”

王氏聽完也笑不出了,她也是知道顧野多能跑的,驚訝道:“你咋帶著他跑?你們這是跑了多久?”

說起這個,李捕頭臉也僵了一僵,“早上……早上跑到現在了。”

“哎呦!”王氏立刻回家去放了東西,又出來攙著李捕頭,“我們小野日常就天天在外頭野慣了的,就是野的不著家,我才去求了你師父待他練武。你這孩子也是,咋這麽實誠陪他跑一天?中午吃過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