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來,拿出來讓朕過目。)(第2/4頁)

聽了半天的頤行心裏有點發虛,暗道貴妃不會來問自己吧!昨兒才剛晉位,錢還沒捂熱,這就要送禮?難怪以前總聽那些姑奶奶進宮當娘娘的人家說,娘娘在宮裏鬧虧空,還得娘家往裏頭接濟。實在是因為壽誕太多送不過來,自己領的那點子月例銀子除了送人情,還得打賞,說是風風光光的娘娘們,日子過的緊巴巴,沒人知道罷了。

往後縮著點兒吧,別讓貴妃點著她的名兒。可惜最後還是沒能逃脫,貴妃有意皮笑肉不笑地問她,“妹妹可預備了什麽?”

頤行只好老實交代,“我是昨兒才聽說皇太後萬壽將至,實在沒來得及預備。”

這話正落了恭妃口實,於是冷笑道:“純嬪多會討乖的,就是預備了也不願意透露半分。畢竟東西是向皇太後表心意的,太後還沒見著,倒個個比太後先知情,弄得大夥兒串供似的,什麽趣兒!”

這就已經矛頭直指貴妃,暗喻她多管閑事了。上首的貴妃一哂,“不過說出來,大家做個參考,都是自己姐妹,怎麽倒成了串供?”

怡妃早就和貴妃不對付了,也仗著是太後娘家人,不拿貴妃放在眼裏。崴身撐著玫瑰椅扶手,一手撫著另一手上的鏤金蓮花嵌翡翠的護甲,漫不經心道:“既這麽,貴妃娘娘多早晚把自己預備的東西先叫我們見識了,再來打聽別人的禮,那才說得響嘴呢。我竟不明白了,各人憑各人的心意,做什麽要事先通氣兒?難不成咱們送的上不得台面,貴妃娘娘願意幫襯咱們,替咱們把禮補足麽?”

這番話說進了眾人的心坎裏,但因貴妃如今掌管六宮,大家不好明著附和,一個個強忍著笑,也忍得怪辛苦的。

貴妃冷冷看著怡妃道:“妹妹也別說這樣的話,一個宮闈裏住著,總有互通有無的時候。像早前你領著二阿哥,摔得二阿哥鼻青臉腫,太後要責罰你,還不是本宮替你求情,才勉強讓你繼續養著二阿哥的麽。”

這下子怡妃被戳了痛肋,臉上掛不住了,霍地站起身一蹲道:“我身上不適,先告退了。”說罷也不等貴妃發話,轉身便走出了正殿。

頤行旁觀了半晌,覺得整日看她們鬥嘴,其實也挺有意思。

最後這場朝會不歡而散,外頭雨漸小,嬪妃們各自回自己的寢宮去了。

回程頤行沒乘輿,慢悠悠穿過了幹清宮,往養心殿去。這個時辰皇帝禦門聽政恐怕還沒結束,不要緊,上他宮裏等著他,把該賠他的壽山石還給他,自己就無債一身輕了。

從西一長街往南進遵義門,繞過兩重影壁,就是養心殿正殿。皇帝果然還沒回來,站在門前和人閑聊的滿福不經意回了回頭,見她來了忙迎上來,笑著說:“純主兒怎麽這會子過來了,還下著雨呐。”邊說邊往裏頭接引,“前頭聽政差不多也快散了,娘娘上暖閣裏頭等會子,萬歲爺說話兒就回來。”

頤行道了句偏勞,讓含珍在外候著,便跟著滿福進了東邊。

滿福搬了杌子來請她坐,一面又上茶,含笑問:“娘娘來前進過吃的了麽?奴才給您上些點心吧,有翠玉豆糕和香酥蘋果,娘娘吃著,等萬歲爺回來?”

頤行到這會兒才算品嘗出了輩分兒大的好處,禦前的人也拿她當老姑奶奶似的,不像別的嬪妃來,別說吃點心,不吃閉門羹就不錯了。

上禦前總要吃要喝的也不好意思,便道:“我吃過了來的,多謝諳達了。”

滿福偏頭琢磨了下,“那您喝茶,且等會子,奴才上外頭替您瞧著去。”說罷打一個千兒,退出了東暖閣。

這就剩下頤行一個人了,因天色昏暗,屋子裏也不大敞亮,炕幾上的青花纏枝香爐裏香煙裊裊,飄出渾厚的迦南香來。她轉頭四下瞧瞧,來了好幾回,都沒能放大膽兒打量這屋子裏的陳設,究竟是爺們兒起居的地方,不像女孩兒寢宮裏那麽多的裝飾,只有禦座扶手上的一架銅鍍金牛馱瓶花鐘,顯得貴重精美,與墻上懸掛的琺瑯轎瓶相得益彰。

視線往下移了移,在南炕旁的角落裏看見了一盞燈籠,這燈籠和養心殿常用的宮燈不一樣,分明簡樸得多。再細細打量,下端一角居然還寫著安樂堂字樣……

頤行遲疑了下,安樂堂的燈籠怎麽會在這兒?正納悶,見南窗外皇帝帶著隨行的太監回來了,忙站起身到門前相迎。

因滿福早就通稟的緣故,皇帝見了她也並不顯得意外,隨意地一瞥,沉聲道:“這麽一早就趕了來,想必有什麽要事吧?”

頤行應了個是,吞吞吐吐道:“就是因著前兒那塊壽山石……”

皇帝嗯了聲,“怎麽樣?修補好了麽?”

“奴才手藝不佳……”她訕笑了下道,“昨兒在寢宮雕琢了半天,也沒能把鎮尺雕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