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不該是這樣

扶蘇所想的,七國人民手牽手共同邁向太平盛世的場面並未出現……楚人對秦國的抵觸情緒非常的重,他們常常私下裏懷念將軍項燕,甚至為他祭祀。扶蘇是半個楚人,身上還有楚宗室的血統,可是這並沒有什麽用,按著血統來說,那秦王有不少的王都是半個楚人,也沒看到這些人對楚國有多麽客氣。

扶蘇第一次發現,天下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麽美好,楚人對秦國的認同感極低,明面上不敢多說什麽,可是在私下裏,他們還是會抱怨,會懷念。七國,大概都是這樣,百姓們雖然不可能像將軍們那樣為國而死,可是不敢反抗,難道還不能保持沉默嗎?秦國的很多制度,在地方執行起來比較困難。

就是因為百姓的不配合,而面對這些刁民,秦國的官吏有些時候也只能拿出一些冷血的手段,在扶蘇看來,楚地有不少的酷吏,而這些酷吏又恰恰是維持了此地太平的人,正是因為他們殘酷嚴厲的手段,楚人才沒有更過分的舉動,只能被迫的配合。這些年來,儒家一直都是在說仁政,包括趙括也是如此。

扶蘇一直都覺得,如果是自己來治理天下,就一定會奉行以道德教化百姓的辦法,讓天下不再有那麽多的酷吏,可是具體下來的時候,道德教化卻不如律法威嚴更好用。楚地的三老,楚人可以自己推舉出幾個人,然後由地方來決定任用誰來擔任,這些三老整日召集百姓,給他們宣講大一統理論和個人道德。

可還是有人任性的做一些違背秦律的時候,只有將秦律的大刀砍掉這些人的首級的時候,其余人這才縮緊了脖子,不敢再任意妄為了。

在會稽,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扶蘇的身份,除卻趙康之外,就只有他的郡尉知道,那是一個喚作曹參的年輕人。趙康因為事情忙碌,無法照看扶蘇,就讓這位深受自己信任的年輕人來負責保護扶蘇。扶蘇最初擔任有秩,幾次統計糧食出產,卻發現了問題,可是他上書無門,上頭的官吏根本不願意搭理他。

各處都是互相推脫,一怒之下,他直接上書趙康,可是也沒有等到趙康的答復,縣中官吏對他越級上書趙康的事情非常生氣,他一下就從有秩掉落到了裏監門的位置……這都不算是官吏了,只是在裏外守門。在這裏,扶蘇反而是受到了百姓們的喜愛,百姓們對這位願意為他們請命的年輕人,很有好感。

常常邀請他前往自己家居住,得知扶蘇的母親是陳人,這些人更加開心,扶蘇在百姓家裏用食的時候,就常常能聽到百姓們抱怨,“趁著秦法還沒有禁止我們吃飯的時候,得多吃一些。”扶蘇苦笑著,他當然明白百姓們的意思,楚人之所以有這麽大的抵觸情緒,還是因為他們無法適應秦國律法的苛刻。

楚人是非常浪漫的,想想他們還專門有個節日,男女在這一天會出門,尋找讓自己心動的人,然後狠狠來上一炮,年輕人每年都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他們心裏渴望美好的愛情,他們會想辦法來化妝,讓自己更加好看,男人們坐在馬車上,高聲歌唱,任由馬車將自己帶到隨意一個地方去,女人則是在道路上站著,看到自己喜歡的未婚男子,就直接跳上他的車。

可是這些在秦律看來,簡直就是無法無天,一天天不去耕作,在這裏唱歌?抓起來剃胡子!一天天不去耕作,在這裏打扮求愛?抓起來剃胡子!總之,秦國這個嚴謹的國家遇到楚國這個天真爛漫,甚至帶點二的國家,文化上的沖突就很明顯了,老秦人窮苦慣了,他們的生命裏只有兩件事,耕作和戰爭。

而楚人的生活當然就更有格調,這大概也是楚辭之所以誕生在這個國家的原因,你讓老秦人來唱一首楚辭這類的歌詞,你就會覺得怪怪的,似乎有哪裏不太對。盡管趙括已經在想辦法改變秦國的方式,想要讓秦人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可是他在制度上的改革還沒有完成,寬松律法也是在進行。

只有拋棄了公子的身份,扶蘇才漸漸融進了這個真正的世界,這跟儒生們所講述的不同,地方百姓們對禮儀,對所謂的德教都沒有什麽興趣,他們更在意的是吃的飯,穿的衣裳,他們希望能多生幾個孩子,他們希望稅賦低一些,他們不想去奔赴徭役。扶蘇也漸漸從一個貴公子,成為了底層的官吏。

在這期間,他真的看到了很多,他看到官吏們橫行霸道的樣子,他看到底層官吏們對上級的諂媚,他看到了被欺辱的百姓是如何詛咒秦國的,他看到了很多在太陽下所看不到的東西。讓扶蘇有些驚訝的是,趙康完全就將他當作一個普通官吏來對待,甚至都不肯接見自己,對自己的上書也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