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3/3頁)

鹹陽的第一所小學召集了一萬多孩子,可是最後完成趙括的試卷,並且來到中學的卻只有不到六百人。

趙括前前後後都在忙著這件事情,張蒼也是在趙括和李斯這裏來回的周轉……而那些從小學畢業的孩子們,也都是返回了自己的家裏,作為第一批啟蒙兒童,他們認識文字,知道很多的道理,與其余孩子有著很大的不同……只是,啟蒙教育的作用並沒有突然就彰顯出來,這還是需要一段時間。

趙括笑呵呵的,親自為這些畢業的學生們戴上了冠。他們雖然還達不到立冠的年紀,可是這種行為被趙括定義為是畢業的象征。

送走了一批人,自然還有一批人要進來,在這個時候,小學制度暴露出的弊端和優點也都被趙括看出來了,小學制度想要繼續,最難的問題就是老師的問題,秦國的識字率太低,想要在天下各地普及,還是不太容易,另外就是學生們的情況,因為學生們分布太廣,很多需要住宿,會造成較大的開銷,又不能天天讓他們去耕作……

好在趙括還是能找到辦法來解決這些事情,如今秦國的農業水平一直在飛速的上漲,因為農書的推廣,加上技術的改進,加上有墨家研制的這些新農具,秦國的農業水平是處於飛速上漲的時期,這個嶄新的帝國,開始全力的朝前飛奔,耬車和曲轅犁的誕生讓農業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百姓們的產糧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升了上去。

秦國擁有著最先進的流水線作業,像農具的制造業也是非常發達的,為了保證百姓們有足夠的農具,秦國甚至會為百姓們提供農具,當然,最後要從他們產出的糧食裏扣除農具的費用。秦國先進的農業體系傳播到各地,帶動了天下各地的農業生產水平,秦國有了糧食,也就有更多的力量來做其他事情。

就比如趙括念念不忘的教育,皇帝下令,在八個郡同時開設小學,召集孩童來入學。

在農業時代,糧食就是決定一切的要素,而皇帝心裏,則又對河水有了些興趣,他想要在河水兩岸搞水利工程,提高兩岸諸多郡縣的農業生產力水平。這是鄭國所念念不忘的時候,年邁的他,在聽聞皇帝召見之後,匆忙坐在馬車,不管不顧的來到了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