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問農(第2/3頁)

在得到足夠的老師後,張蒼開出了課程表,同時要求鹹陽幫忙,號召各地的百姓將孩子們送來這裏學習,鹹陽實在太大,有些偏僻地區的孩子來到這裏還要住宿,這些可都是愁懷了張蒼,張蒼讀過很多書,有充實的理論經驗,也能做事,人稱“小韓李”,可即使如此,他實踐能力比起李斯還是有著差距的。

張蒼看到趙括忙著編農書,也不好再找他,直接就找到了自己師兄。

李斯對學校的事情還是比較看重的,不是因為這件事能帶來多大的好處,而是因為,這件事是武成侯的事情,想要在大秦廟堂混,就得拍著點趙括這樣的,拍其他人是沒用的。

當張蒼來找到他,說出了目前的困難之後,李斯大手一揮,即刻開辟出一處學田,並且設立學生寢室,家太遠的學生可以在學校裏住著,可是不能白住,要耕耘學田,自給自足……包括學費在內的大多數問題,李斯都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李斯想要做成什麽事情,他是一定能做到的。

在李斯的幫助下,大秦第一所小學終於成立。百姓們聽聞官府要求孩子們去學習,心裏雖然不知道為什麽,可是沒有任何的抗拒,因為他們都是老秦人,老秦人嚴謹,服從命令,他們平日裏活著就像是在作戰,對於“將軍”的命令,他們又怎麽敢不遵從呢?而孩子們雖然害怕,哭鬧,可是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

同時,李斯提議,所有順利畢業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級的爵位……對老秦人而言,有什麽比得上爵位呢?他們當然是笑著送孩子前來學習,並且告訴孩子,若是不能得到一級爵位,你看我怎麽揍死你!趙括和李斯曾談論過軍功制,他們認為,在減少獎勵的基礎上,應該進行更多的底層爵位的賞賜。

讓底層爵位變得不值錢了,軍功制所締造出的畸形社會當然也就瓦解了,沒有想到,聰慧的李斯居然將自己的想法套用在了這裏,不得不說,大秦這幾代的君王和丞相都是牛人。

在這一天,趙括暫且跟展請了假,前來祝賀,他接見了所有那些負責啟蒙的老師,並且還贈送了一些生活和學習用品,甚至,他還聽了幾節課,趙括將後世的教育體系幾乎都搬了過來,從上課的時長,到中間的休息時間,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趙括覺得,後世所總結出來的東西,肯定比自己瞎琢磨的要更好。

小學如此成立,卻沒有引起什麽太大的變化,鹹陽人口太多,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數量也太多,這些孩子只能是作為第一批的孩子,卻已經有兩千多人,老師有些不夠用,學校也裝不下,無奈之下,張蒼只好收購了周圍的別院,也不管他們到底想不想賣,反正李斯可以賠給他們更好的。

學校裏的氛圍還是不錯的,來自各地的學生們坐在這裏,聽著老師講課,私下裏交朋友,這麽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這裏頓時就變成了歡樂和哭鬧的匯集地……若是這裏的模式能夠成功,接下來就可以推廣到周圍的郡縣,最後推廣到全天下,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大秦是否能有這麽多的老師,大秦是否能養活這麽多的老師。

歷時九個月,展的農書已經完成,幾乎找不到再可以添加的內容,就連防備害蟲,乃至野草的種類他都寫進去了,這本農書,從出現開始,就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農業技術書籍了。成書之後,書籍被送到了秦王那裏觀看,秦王一眼就看出了裏頭滿滿的趙括風格,趙括這些年裏寫過很多東西。

他所書寫的東西,都帶著自己的風格,趙括的風格就是很簡單的問答,可是跟孔子論語的問答風格又不太一樣,趙括的問答風格比起論語要更加的詳細,往往都是一長段的將所有的話都回答出去。例如最初的問法,到如今的問農……一個人詢問如何務農,一個人回答他。

趙括之所以如此書寫,大概是因為他習慣了。

在這個九個月的時日裏,天下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趙括完成農書,擡起頭來的時候,終於得知了這些事情,首先就是楚國的事情,楚國在滅亡之後的時日裏,又屢次出現了叛亂的情況,在九個月的時日裏,總共出現了十七次大小叛亂,其中包括很多從前投降秦國的楚國貴族,以及地方的百姓起義。

楚國的貴族叛亂,趙括是能理解的,可是地方百姓也如此,他就有些困惑了,按理來說,底層百姓對楚國的認同感應該沒有那麽強烈才對啊。這到底是什麽情況呢?趙括找到了當地官吏所送來的報告,查看之後,心裏方才明白,說到底,還是生活習慣的問題,生性散漫的楚人受不了秦國什麽都想要管一管的制度。

百姓們在節日裏聚集在一起唱著歌剛剛走出門,就被秦國官吏給抓住了,說他們違法聚集,兩個要好的朋友見面後一如往常的抱在一起玩角抵,想要將對方摔倒,官吏就來了,說他們違法鬥毆。楚地太大,各地的生活習慣不同,差異巨大,跟秦國的差異,那就更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