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該給他們什麽爵位呢?(第2/3頁)

至於公孫龍,秦王沒有聽懂他在說什麽……不過,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拿如今的秦國為例。”荀子認真地說道:“秦國的國力強大,沒有哪個國家是他的對手,百姓們忙碌與耕地,官吏們也精盡心盡職,這就是我贊美秦國制度的原因……可是要讓我說出不足之處,就是秦國沒有儒者,儒者的能力在於仁義,一味的武力只能讓摧毀諸國的城池和士卒,卻不能讓他們真正的跟隨。”

“嚴厲苛刻的制度只能讓百姓們為了利益而跟隨,而當秦國給不出這種利益的時候,就是秦國治下的百姓,也會起來反抗他,這就是沒有仁政的緣故了,若是能讓百姓們從心裏敬愛國君,熱愛自己的國家,那麽即使在國家最危險的時候,這些百姓所想的也是要保護,而不是推翻他。”

“所以我認為秦國可以在他擊敗的國家內施行仁義的制度,能夠減弱自己嚴厲苛刻的制度……”

韓非思索了片刻,方才說道:“您說的有道理的,可是我不認同的是:您所談論的制度,制度是不斷改進的,秦國如今的制度,是最適合用來一王天下的制度,若是改變了這個制度,秦國就沒有辦法再對付其他的國家,失去了強大的制度,百姓們不願意再為秦國征戰,那您所說的仁政,又有什麽用處呢?秦國最強大的地方,就是他沒有儒者啊!”

“其實兩位所說的都有道理。”

趙括開口說道:“荀子說的很對,一味的強權會逼反百姓,應當溫和的對待各國的百姓,減少嚴厲的律法,減免一些重的懲罰……韓非所說的也不錯,秦國的軍功制,是秦國之所以強大的根本,若是為了施行仁義的制度而改變了這一點,秦國一定不會像原先那樣強大,戰爭還會持續。”

“所以,現在的制度是戰時的制度,在和平的時期,是可以通過仁政的辦法,讓各地的百姓們都明白和平的珍貴,讓他們不再抱怨,讓他們享受到好處,重視他們,給與他們富裕的生活。”

“屍子說:治理天下有四個道理:一是忠誠仁愛,二是公而無私,三是任用賢能,四是確立法度。法度通行就能財用富足,任用賢能就能多有成功,公而無私是匯聚百智為已所用的根本,忠誠仁愛是為人父母必須具備的品行……拿秦國來舉例,君王仁愛,大臣無私,能任用賢才,用最適合的法度來治理秦國。”

秦王咧嘴傻笑著。

這四個人,一直聊到了晚上,直到星辰遍布天空,有武士們舉著火把站在周圍,趙括方才反應過來,他們都有些口幹舌燥,秦王即刻令人拿來了飯菜美酒,眾人填飽了肚子,又喝了些酒,顯得意猶未盡,他們已經很久不曾這樣談論過了。荀子是一直都沒有找到可以跟自己辯論的人。

韓非是如今才擁有了自己學說的雛形。

公孫龍是剛剛從詭辯的道路上走出來,開始將辯論作為自己的工具來思索治理國家的道理。

而趙括,在那種擔憂憂郁的心情下,根本就不曾如此暢快的跟人辯論治國的事情,這一次,他拋開了自己的情感,理智的跟眾人談論著秦國該如何變得更加強大。四個人都很開心,而最開心的還是看著他們辯論的秦王,這一次的辯論,讓秦王收獲非常的多,他終於明白了,趙王為什麽那麽的喜歡收集人才。

秦王忽然長嘆了一聲。

“若是範叔也在這裏……這場辯論,會更加精彩吧。”

在遠處的呂不韋,蔡澤,李斯三個人,此刻正在踮起腳尖,想要看看秦王他們在說什麽,秦王並沒有將他們帶在身邊,他們也沒有聽到他們到底在說什麽,他們只是看到韓非指著荀子大叫著什麽,看到荀子揮舞著衣袖來,幾乎要往趙括的臉上唾棄,看到趙括面朝三人,伸出手來指點著什麽。

這讓他們看的非常的好奇,真的想要過去一些,可是沒有秦王的命令,蔡澤是沒有辦法過去的,呂不韋雖然好奇,也不敢靠近,而李斯,荀子沒有叫他,他自然也不能靠近。就在等著,忽然,蔡澤看到有幾個官吏,揉著手,抱著厚厚的竹簡走了下來,蔡澤急忙詢問道:“他們說了什麽?”

官吏們苦笑著,將手裏的竹簡擡了擡。

“來,給我看看。”

蔡澤身為國相,那幾個官吏自然不敢多說什麽,便將竹簡給了他,蔡澤翻開了竹簡。

“韓非子曰: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臣聞之曰: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

“荀子曰:刑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