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荀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2/3頁)

他頓了頓,方才說道:“秦國四代都有勝利,卻還是提心吊膽的害怕各國團結一致來蹂躪自己,所以他原先還是衰落時代的軍隊,還沒有抓住根本的綱領,現在你不從根本上尋找原因,而從枝節上探索緣由,這就是社會混亂的原因!”

荀子又講述了很多,最後方才總結道:“沒有馬服君,秦國擁有再強大的軍隊,也不能像商湯,武王那樣統一天下!兼並別的國家很容易做到,只是鞏固凝聚他很難。齊國能兼並宋國,但是不能凝聚,所以魏國奪走了它。燕國能兼並齊國,但是不能凝聚,所以田單奪回了它。韓國的上黨,投奔了趙國,趙國不能凝聚,所以秦國奪取了他。”

“古代商湯憑借亳,周武王憑借鄗,都不過是方圓百裏的領土,而天下被他們統一了,諸侯做了他們的臣屬,這沒有其他的緣故,是因為他們能凝聚取得的土地啊。凝聚士人要依靠禮義,凝聚民眾要依靠政策。禮義搞好了,士人就會歸服;政治清明,民眾就安定。士人歸服,民眾安定,這叫做最大的凝聚。”

“秦國本來只是有著強大的武力,如今運用馬服君的學說,有了可以凝聚士人的禮義,有了可以凝聚民眾的仁義的政策,靠這種政治局面來守衛就牢不可破,靠它來出征就強大無比,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稱王天下者的事業就完成了。”

聽著荀子的講解,這位長臉弟子點了點頭,他喚作李斯,本就是楚人,他的老家在上蔡,就是剛剛被白起擊破的上蔡,他原來是在上蔡擔任官吏的,後來,因為看到了廁所裏的老鼠與倉庫裏的老鼠,感慨環境對人的影響,於是乎就棄了吏職,去找荀子來增加自己的學識。

最近,蘭陵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征的士卒們,居然回來了,戰爭雖然還沒有結束,可是他們的到來,讓蘭陵的百姓無比的開心,他們回來之後,就將秦人釋放俘虜,又將秦人輕易擊敗楚人的事情泄露了出去,當然,同時被宣揚出來的還有馬服君的那一套理論,於是乎,弟子們因為戰事向荀子請教。

荀子再次講述起了自己仁義之師的理論,在他看來,秦國如今就是轉變為了仁義的軍隊,有了稱王天下者的模樣,而對於馬服君的那些理論,荀子也是贊不絕口,有些時候,他幹脆就是拿出了《馬服書》來,為弟子們開始講解。這些時日裏,這位老者看起來無比的開心。

因為,原先那個不可觸碰的夢想,似乎正浮現在他的面前,一支不傷害俘虜,能夠及時的安撫被攻占地區,不傷害當地的百姓,施行教化的軍隊,荀子做夢都能笑醒了,這不就是他一直所說的軍隊嗎?荀子怎麽都沒有想到,開始具有他所說的仁義之師的雛形的,居然是一向以殘暴聞名的秦國!

而秦人有意在楚國境內所推廣的馬服書,荀子看過之後,只覺得,這裏的大多數政見,都與自己不謀而合,仁政之類的思想不必多說,就是通過統一來結束戰爭的想法,都跟他一樣,荀子就是這麽想的!!!

不過,荀子因為自己的想法並沒有成型而不敢透露,他害怕自己的想法會引起更大的戰亂,會導致更多的傷亡,他只是在教導學生的時候,才會隱約透露出自己的思想,他沒有想到,趙括卻已經正大光明的向全天下展現出自己的道路來,並且埋頭紮進這拯救天下的事業裏,不顧一切的為天下而奔波,有些時候,荀子只是摸索著馬服書,眼裏閃爍著淚光:臉上滿是笑容。

他是做了自己所不敢做的事情啊。

自從一王天下的理論被秦國重用之後,趙括的名聲不再像當初那樣的潔白無暇,已經有很多人站出來訓斥他,有的人認為他是秦國的幫兇,幫助秦國來殺戮諸國之士,有的說他是想要摧毀如今的禮儀規矩,將天下帶往毀滅。有的則是擔憂他的思想會讓天下的戰爭變得更加頻繁,會導致更多的傷亡。

各家的學說大佬都出現,開始談論趙括所提出的道路,當然,都是攻擊的,因為各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拯救天下的辦法,如今趙括所說的,顯然不符合他們的道路,不是一路之人,自然是要去罵的。諸子百家裏,只有農家表達出了自己的贊同,農家的思想不只是重農這麽簡單。

他們的核心在於順民心,忠愛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就是農家所想要說的,如今農家都是在秦國,他們支持馬服君的學說,並不令人奇怪,令人驚訝的是,名家大佬公孫龍,公孫龍也是出頭來附和趙括的學者,至於他用以解釋自己為什麽支持趙括的那一套理論,眾人也聽不懂……名家人說話向來如此。

除了他們,其余所有的學者都是在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