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溺殺(20)(第3/8頁)

蔣幼娘忍不住問:“那咱們什麽時候回去?”

知道趙員外郎的眼睛是弟弟的手筆,蔣幼娘做賊心虛,只想盡快逃離京城。

“再有四五日吧。”謝青鶴答道。

他看過蔣幼娘的傷勢,已經可以上路了。

蔣幼娘不是養在深閨的嬌小姐,身體很健康,坐船對她來說不是負擔,而是休息。

謝青鶴也沒打算事事都麻煩賀靜,朝廷不許官員經商,賀靜家裏有車有馬,還真不一定有船。縱然賀家有船,專門跑一趟也花費極大,若是去借親戚家的船也得輾轉過一道手。不如直接花錢跟商行走,銀貨兩訖,省得路上還要應酬。

蔣二娘跟著謝青鶴走了一趟,已經有了經驗,知道想要路上過得舒坦,就得多帶行李。

中午吃飯的時候,謝青鶴說了這幾日就啟程的消息,蔣二娘就開始打包采買。

蔣二娘辦事情風風火火,在家裏服侍的賀家下人馬上就知道他們要走了,雁嫂正在猶豫要不要去賀家報信,謝青鶴把賀齊與雁嫂叫到正屋,說道:“這些日子多蒙賢伉儷關照,如今三姐姐傷勢見好,我就要回家去了。這是我給各人備下的禮物,還請兩位管家幫忙分發。”

謝青鶴指了指放在盤子裏的紅封。

他若說是給賀齊與雁嫂的賞錢,這兩人肯定要推辭不受,說給其他人的賞錢,賀齊與雁嫂就不好慷他人之慨幫著推了。只得客氣幾句,再三感謝。

謝青鶴又給了賀齊一封信,說:“這是我給賀公子的書信,還請轉交給他。”

賀齊連忙將信收好。

這夫婦兩個捧著裝了紅封的盤子下來,賀齊準備去賀家送信,雁嫂也認得幾個字,哎呀一聲:“這八個薄些的紅封都是一樣的,十兩的銀票。還有一個厚些的,寫著你的名字。”

賀齊湊過去一看,雁嫂已經把那個紅封拆開,裏面夾著五十兩的銀票,另有一本字帖。

雁嫂驚喜無比:“哎呀!字帖!”

賀齊與雁嫂的兒子剛滿五歲,正是陪著小少爺讀書開蒙的時候,雁嫂跟蔣二娘提起自家兒子的時候也滿臉驕傲,冷不丁被謝青鶴聽見了記在心裏,臨別之時,謝青鶴這會兒也是身無長物,沒什麽之前的東西賞賜,於是親自寫了字帖相贈。

賀齊打小在賀啟明的書房裏伺候,知道東西珍貴,叫雁嫂拿絨布把字帖包了,說:“恰好我回去送信,問問少爺怎麽處置才好。”

雁嫂有些不舍,嘟囔道:“這是蔣先生給咱們皮兒的……”

賀齊不禁好笑:“傻婆娘,咱們全家都是老爺、少爺的奴婢,連皮兒都是小少爺的跟班,哪有什麽是自己的?”

雁嫂只得扁扁嘴,給他理了理衣襟:“早去早回。晚上吃鹵肉面呢。”

賀齊匆匆忙忙趕回賀家,很順利地見到了正在涼亭歇晌消暑的賀靜。

隔著一道屏風,賀靜正在陪他兒子賀顓玩魯班鎖,他的妻子糜氏則坐在一邊剝瓜子,一家子圍坐一起,吹著池上吹來的涼風消暑,其樂融融。

聽說謝青鶴送了信來,賀靜連忙叫侍女接來,一邊拆信,一邊聽賀齊在外邊回稟:“蔣先生叫小的兩口子進屋,賞了一盤子紅封。因說是賞給底下人的,小的也不好推辭……”

賀靜笑道:“先生是個體面人,你們得賞是伺候得好,收下吧。回來我也有賞。”

賀齊又說:“領了賞封下來,小的那婆娘才發現裏頭也有小的夫婦的份兒。厚厚一疊,捏著就嚇了一跳,還以為是一沓銀票呢……”

惹得一旁的糜氏不住輕笑:“不是銀票?那是什麽?”

“回夫人的話,小的那婆娘用刀拆了紅封,才發現原來是一本字帖。”賀齊把懷裏用絨布包著的字帖拿了出來,“小的馬上就叫婆娘包好,給少爺送來了。”

糜氏聽得雲裏霧裏,奇怪地問道:“他為何要送你一本字帖?難道是認為你的字寫得很差?”

賀靜都給她弄服氣了,沒有搭她這句話,說:“既然是先生給你的,你就留下吧。皮兒年紀小,只怕還不懂事,東西你要替他收好。我會轉告林先生,讓他好好教皮兒寫字——想來你也不介意讓顓兒跟著學吧?”

賀齊連忙說:“連皮兒都是小少爺的,何況這本字帖?正該放在書房裏,由林先生處置。”

賀靜已經把謝青鶴的信都看完了,說:“你等一等,我要給先生回信。”

賀齊手裏捧著那本字帖,放也不是,收也不是,很有些為難。

已經有下人擡來了書案,準備好筆墨紙硯,書童正在研墨。

賀靜從屏風後邊走了出來,拿起賀齊手裏的字帖,翻看了片刻,說:“這是給孩子書墨啟蒙用的字帖,筆鋒清潤,字骨中正。若是你從別處得來的東西,我就拿田地銀錢跟你換了——先生給皮兒的東西,我怎麽敢搶?反正皮兒與顓兒一處學字,也不必分得那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