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大汗快不行了

大唐朝中比較受天子信重的少壯派文臣,如韋素、張養浩、崔牧、龔侃等人,都是宦修派大臣。

宦修派大臣的特點,一是相對年輕,大多四十歲以下。二是重視實幹,多是唐廷自己培養出來的官吏。

宦修派官員在朝中的勢力還不太大。但在地方上,尤其在江南、荊襄、益州、嶺南,勢力已經很強。

南方州牧,半為宦修。郡縣官吏中,宦修也越來越多。總的來說,在州郡之兩級,宦修官員的勢力最大。

與一般官員不同的是,宦修官員主張仕途既修行之道:仕本是道。

宦修派官員有比較完善的教派思想理論,以及嚴謹的修煉法門,修道目的也很鮮明。

他們對仕途的理解,以及做官的目的,在境界上相對其他官員提升了一大截。他們的政治理想,也比一般官員旨趣更高。

在他們眼中,為了榮華富貴做官是有違道心的墮落,是魔道心障,不但最終會失去榮華富貴,還會受到天道和神明的懲罰,生前身後不得解脫。

而只要身體力行的虔心修煉仕道,富貴尊榮不過是水到渠成之事,總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根本不必刻意追求,也無須追求,所謂不爭是爭,爭是不爭。

就算得不到富貴尊榮,沒有身居高位,也仍然能感應天地神明,獲得天道王朝的氣運,超凡脫俗於世間,修成正果,解脫升華,成就圓滿大君子,精神不死不滅。

他們有自己的經典,有自己的神格教主(諸葛亮),以各地武侯祠為廟宇。很明顯,這根本就是宗教的形式。

只是,這種宗教是大唐天道教的一個派別,本質上屬於天道教。雖然他們以諸葛亮為教主,但仍然以昊天為至高神格。而天道教最重要的經典《大道論》和《道德經》,同時也是他們的最高經典。

這是根植於華夏傳統政治道德,在天道教和大唐吏治制度催生下的產物。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洛和崔秀寧都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否則的話,早就出手取締了,怎麽可能容忍這個新派別發展壯大?

宦修派的出現,或許是大唐體制下的必然趨勢。宦修派其實是要取代舊有的士大夫階層,填補空白,成為一個新的士大夫階層。

只不過,以往的士大夫階層還不具備如此強烈的道家宗教色彩,也沒有這麽嚴密的理論體系。

這是一個脫胎於道家、儒家、佛家以及程朱理學的新貴。因為如此契合華夏傳統,如此符合大唐的政治文化需求,簡直就是完美,無可挑剔,生當其時。

……

七月流火。關中下了一場雨,整個長安城都清涼了不少。

如今的關中,八水共治,林木成蔭,環境比元據時代好了太多。起碼,降雨比以前多了。

關中是一個盆地平原。以往關中下雨,四周山上的雨水必定傾瀉而下,橫流平原,將地面沖刷出一道道溝壑。

可是現在,在郭守敬長達數年的治理下,山上的雨水全部流到環山渠道,再經過渭水和涇水,洛水,貯存在鄭國渠和其他水利大池。

加上數年以來關中綠治大興,植樹造林數十余萬畝,使得水土流失越來越少,竟漸有幾分秦漢時期的景象了。

這個時代的關中環境治理難度,當然比後世要容易太多。畢竟還沒有破壞到那種積重難返的程度。

雨停日出,時值夕陽西下,整個關中山河壯美如畫。而聳立在關中高塬上的長安城和紫禁城,更是在夕照中美輪美奐,嵯峨壯觀,猶如天城。

大明宮星空台上,皇後崔秀寧帶著一群兒女,正舉著千裏目登高望遠。

星空台本來就是長安最高的地方,比南城大慈恩寺的大雁塔還要高不少。所以能極目百裏,一覽關中山河。

更何況還有千裏目。可以說,崔秀寧和皇子公主們,完全能看清幾十裏外的農家院子。

站在這裏用千裏目望遠,長安內外數十裏方圓內的景象都能一覽無余。崔秀寧甚至能看到三原縣唐高祖獻陵上的神殿。

崔秀寧看到關中到處出現的人工林,如同一塊塊翡翠鑲嵌在大地上,而上林苑的方向更是出現一片林海。很明顯,關中的環境恢復取得了很大成效。

為了綠治工程,這幾年光是去關山草原采集草籽的奴隸,就有數千人。每年在雍州和涼州種下超過十萬斤的草籽。

更別說在秦嶺、隴山等地挖掘樹苗和采集樹籽的奴隸了,更多。

這才換來關中乃至整個雍州的環境改善。

只要始終貫徹綠治國策,百年之後,關中的環境應該能恢復到漢朝時期。

按照雍州的農業政策,已經禁止開荒增加耕地。推廣小麥和紅薯土豆之後,雍州的糧食也完全可以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