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沒有華夏文明,就沒有文藝復興?(第2/2頁)

崔秀寧看著地圖,“現在,整個中亞西亞和東歐,以及漠南漠北,遼東,吐蕃,都是蒙元的。面積大概是三千萬平方公裏以上,人口大概有五千多萬,九成是色目人。”

“要是再吞下整個歐洲,蒙元的國土會達到四千萬平,人口達到一億!”

李洛重重一點頭,“這才是我最擔心的。人口資源!”

他點點東方的位置,“大唐現在多少人口?唐民雖然有一億,卻包括了日國,高麗,安南,蒲甘四國人口。加上南洋和天竺的二等準國民和奴隸,也就是一億三千多萬。”

“可蒙元的人口,也有可能超過一億啊,會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超級對手。當然,這未必是壞事,起碼能逼得大唐時刻保持上進之心,防備西方的強敵。”

崔秀寧道:“我知道你擔心什麽。元軍要是占領歐洲,大唐沒有能力勞師遠征去打,只能聽之任之。若幹年後,整合歐洲的蒙古人,可能會大規模東侵。”

為何崔秀寧說唐軍沒有能力勞師遠征歐洲?

因為唐軍不可能成為蒙古軍這種騎著馬的蠻族軍隊。蒙古這次能西征,那是建立在四大汗國的基礎之上。蒙古人在西亞東歐統治了好幾十年,西亞和東歐本身就有不少蒙古軍隊駐紮。

對大唐來說足有萬裏之遙的歐洲,其實就在蒙古帝國的家門口。大唐要西征歐洲,要勞師遠征萬余裏。可蒙古人西征歐洲,就如同大唐打南洋,難度能一樣?

唐軍對後勤的依賴,要遠超蒙古軍隊。這也制約了唐軍的陸上作戰半徑比不上蒙古軍隊。

古代,農耕民族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打那麽遠。就是後世,現代化陸軍也很難打那麽遠。即便能打那麽遠,也很難打贏。

李洛冷笑,“先西征,再東征,這是肯定的。這次,忽必烈會利用某某教,以聖戰之名征服歐洲。下一次,估計會以同樣的名義東征。只要他給白人們一些許諾,那些白人會很樂意當雇傭兵。”

“所以。”李洛指指西域,“一定要恢復西域,並且拿下波斯高原。拿下波斯高原,就能在東西方博弈中,保持一定優勢。波斯高原是歐亞大陸橋頭堡,歷史上對阻擋羅馬帝國和十字軍東征,都起到過很大作用。”

“伊朗高原離北天竺很近。我們到時就以恒北都護府為後勤基地,進攻波斯,奪了波斯高原。”

李洛又指指漠北西部,“還要占領金山(阿爾泰山)山口,封鎖東方大草原和西方草原的聯系。讓蒙古軍隊無法通過阿爾泰山進入漠南漠北。”

“另外,還要拿下河中地區,因為河中(烏茲別克)扼守絲綢之路,戰略位置很重要。”

崔秀寧笑道:“那這個西域就比後世更大了,起碼大了兩百萬平方公裏。算上漠北和西伯利亞,未來大唐的領土有兩千萬平了。”

“計劃中,兩千萬應該有了,不過要加上吐蕃。”李洛道,“想法是好的,可需要打很多仗。這些地方都需要將士們的鮮血來換。所以,要盡量減少損失,打巧一些。”

“元廷一旦西遷,我們不光要收復河朔,還要乘機搶占遼東和漠南漠北。”

崔秀寧道:“我明白了,第一步就封住金山的幾個山口,堵住元軍騎兵回漠北的通道。可是金山(阿爾泰山)在漠北西部,距離遙遠,又在草原上,不好辦。”

李洛道:“漢人必須適應草原。草原人能適應中原,為何中原人不能適應草原?都是借口而已。等到草原上的羊毛羊肉變成白花花的銀圓,保管有人注定去適應。”

“我們就在金山之東,修建幾個草原小城,再建造大型的羊絨加工和羊肉加工基地,產品可以直接運到河西,通過絲綢之路,一路東銷,一路西銷。漠北的羊絨,可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

“如此一來,金山之東,人氣就會越來越旺,駐軍條件也改善了。只要采用輪換制,就能長期駐守金山,金山,就是大唐的長城!”

崔秀寧很是贊同,“駐軍每兩年輪換一次。金山有一千多裏,山口不止一個,起碼需要三萬兵馬長期防守。”

李洛道:“重要的山口,一律修建關隘。用火器配合騎兵守衛,在設置烽火台。元軍一旦東侵漠北,很快就能傳訊。”

崔秀寧道:“好了,總結一下我們的應對之策。不管元軍在西方輸贏如何,我們只管實施占領波斯高原、河中、金山的計劃。這三地在手,大唐就能高枕無憂。”

李洛坐下來,“現在,就等忽必烈西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