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東羅馬滅亡的消息

“陛下,臣以為涼州太大,不利於朝廷治理。臣請求拆分為二。武威之東,設為夏州。”

司錄寺卿馬致遠出列奏道。

李洛聽了馬致遠的建議深以為然。不錯,涼州實在太大了,的確有拆分的必要。

“馬卿所言有理。那就將涼州一分為二。”李洛點頭同意。

然而,翰林院使牟巘又出列道:“陛下,馬寺卿請分拆涼州,臣無異議。只是臣以為,分為涼州和夏州不妥。”

“夏,華夏也,只有中原腹地,才有資格稱夏。夏州之稱不妥。此乃其一。”

“其二,夏州之稱,源於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之夏國,後拓跋氏黨項沿之,我大唐乃華夏天朝,不宜沿用。”

牟巘的意思很明白,他認為後世的寧夏,不是中原腹地,沒有資格叫夏州。

李洛想了想,也認為牟巘言之有理。

“既如此,那就改為寧州。”李洛決定用後世寧夏的簡稱。

其他大臣都沒有異議。因為寧州的確比夏州合適。

“還有一事,必要辦理。”崔秀寧出言道,“陛下,數百萬流民,男女都有事做,可是孩子呢?據臣妾所知,南下漢人之中,光十二歲之下的孩童,足有五六十萬啊。”

李洛頷首道:“那就在流民中抽調識字者,免除他們的勞役,讓他們充當教師,教授孩童。凡是能讀通千字文者,全部選拔出來,補充到鄉村學堂。”

“這樣,鄉村學堂教師多了,就能招收更多的學生,接納流民孩童讀書了。”

禮部尚書吳鎮樓奏道:“陛下此舉,可謂一舉兩得。只是,我大唐各級學堂教師,乃是吃的皇糧,在禮部文教司有編。那麽,這些流民中選拔的教師,可要入編?”

李洛道:“大唐各級教師,那是要經過師範學堂培訓的。選拔之後,先派他們去南方各地師範學堂培訓數月,考試合格者正式入編。不合格者只能當臨時教師。”

吳鎮樓笑道:“陛下聖燭獨見,如此卻是最好不過。北方能識寫千字的百姓,即便百中挑一也是不易,這還是男子。若是女子,更是千中無一。以臣所見,能選拔上萬識寫千字之人,已是頂天了。”

李洛心中嘆息。這北方民間文盲率,竟然高到如此地步了麽?

他記得文獻記載,宋時北方識字率近一成(能讀百家姓者),能識寫千字者,怎麽也有百分之一以上。

蒙元占領中原不過五十余年,就退步到這種程度了?

可以想象,要是沒有南方的師資支援,北方要完成掃盲大業,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年。

相對而言,江南就好的多了。由於江南文教發達,南宋十多年前還統治著南方,使得識字率遠超其他地區。就是女子,能識寫千字文者也能百裏挑一。

這也是為何大唐多半的師範學堂都在江南的緣故。

李洛恢復江南已經五年了,五年來唐廷大力提倡之下,更是文教大興。如今,江南的青少年一代,基本已經達到唐廷的脫盲標準(識寫五百漢字,會計算加減乘除)。

可即便如此,哪怕江南的基礎最好,文盲率仍然高達六七成。東州(海東)緊隨其後,文盲率也有七成,其次是益州和荊州,可文盲率也高達八成。

看來,沒有三十年功夫,要把全民文盲率降到三成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大唐學宮(綜合)、大唐數學堂(專科)、大唐醫道學宮(專科)、大唐真道學宮(理專)、華夏師道學宮(最高師範)五所頂級學府,已經成立數年,網羅了大唐最頂級的專業人才。

可是,人才的培養仍然緩慢。尤其是大唐的文教新增了真道(自然科學)、匠道、醫道、農道等內容,又強化了數學的教學,還納入了君子六藝。這使得傳統的經史子集內容,逐漸降低。

如今,經史子集的教學和科考比重,已經降到五成,並且還有下降的趨勢。

當然,李洛也不會將經史子集的內容降到三成以下。三成,是經史子集的底線。超過這個底線,華夏屬性就會弱化。這很危險。

無論何時,經史子集的比重,都不能低於三分之一,而且還是基礎。國學基礎沒有,一票否決。

李洛又道:“諸卿,忽必烈逼迫數百萬流民南下,意圖耗空大唐國庫,搞亂大唐,好渾水摸魚。可他想不到,我大唐上下同心,眾志成城,不但沒有亂,反而將壞事變成好事。如今,流民有了安置,朝廷也收復了涼州寧州。”

“朝廷雖然困難,可終究能熬過去。紅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糧食一到,大唐就更輕松了。忽必烈以為會給大唐造成天大麻煩,卻反而幫了大唐一把。要不是突然多出幾百萬流民,大唐也不能上馬這麽多造福千秋的大事啊。說起來,朕還要多謝忽必烈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