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夫妻和父子……

洪武四年十月十五,崔秀寧攜帶文武百官和皇室,終於來到洛陽。

京兆尹羅微組織了盛大的儀式,歡迎“唐室歸洛”。

千車萬馬上洛陽,當真是一大盛況。

而此時的洛陽城內,各部官衙都已經準備好了。但因為時間不足,很多衙門都是原來的民居。考慮到一年後就要再次遷都長安,李洛也沒有下令修建。

暫時能辦公就成了。

但是,大唐皇家銀行的銀庫,卻一定要修建好。

等看到崔秀寧帶著七個兒女出現在自己面前,李洛才大大松了口氣。

一家人終於在洛陽團聚了。

分別才兩個月,竟似分別了兩年。但在眾人面前,大唐天子也只能保持帝王的威儀和矜持。

“陛下出征辛苦,恭喜陛下大捷,天佑大唐收復中原。”崔秀寧施禮笑吟吟地說道。

李洛很想摸摸女人的臉蛋,但眾目睽睽之下還是忍住了。

“梓童操勞朝政,也辛苦了。”李洛攜起皇後的手。

小太子李征也帶著弟弟妹妹們跪下請安,“兒臣恭賀父皇大捷,恭賀父皇恢復中原。”

中原雖說沒有完全光復,但話不能這麽說。

“好好,你們又長大不少,朕心甚慰啊。”李洛摸摸李征的頭,“太子近日讀的什麽書?”

李征小大人似的回答:“啟稟父皇,兒臣正在讀《論語》。”

李洛摸著小胡須,“太子竟然在讀論語了,不錯。論語中有四個字,以德報怨,這是孔子的意思麽?”

說完,目光炯炯的看著兒子。

李征認真的回答:“非也。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孔子弟子憲,問孔子,以德報怨如何?孔子說,那麽如何報德呢?應該是直報怨,以德報德。”

李洛點點頭,對兒子的回答很是滿意。又問:“何為直?”

李征回答:“發乎本心,不飾虛偽,不委屈求全,謂之直也。”

李征回答的對麽?

其實不算對。

因為《論語》以直報怨的直,其實指的是公正,坦誠。雖然不是以德報怨,卻仍然含有寬恕之道。而不是以怨報怨。

可李洛對李征這不算太對的答案,卻更加滿意。

因為李征理解的直,要更加有鋼,不委屈求全。這就是說,要以更加鮮明凜然的態度,來對付“怨”。

李洛又問:“那麽寬恕之道,為誰而設呢?”

李征想了想,認真的回答:“回稟父皇,兒臣也不知說的對不對。寬恕之道,並不是為誰而設,而是看,是否有所益。益就是道,就是理。寬恕之道既然是道,那當然是為道理而設。利大於弊,為何不恕?弊大於利,為何要恕?”

意思是,寬恕還是不寬恕,要權衡利弊,不能當濫好人,要站在更高的角度通盤考量。

李洛眼睛一亮,繼續追問:“那麽,寬恕之道是仁麽?”

這次,李征想的更久,然後在顏鐸緊張的目光中回答:“兒臣認為,寬恕之道不是仁,而是明。譬如,寬恕惡人,看似是仁。可惡人不被懲處,豈非不明?”

寬恕之道是明,不是仁!

觀點很新穎。

可以啊。李洛不禁對這個自己很少親自教導的長子刮目相看。

兒子啊,你可真行,沒讓爹失望,回答的太好了。

一個八歲的孩子,放在後世也就三年級小學生,卻能答的這麽好,真的很值得誇獎了。

當然,要是一個迂腐的老夫子,一定會對李征的答案吹胡子瞪眼,大叫“孺子不可教也”。

“好,朕再問你。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這個思,又是何意呢?”李洛越來越有興趣了。

李征這次還是思索了一會,“回父皇,兒臣以為,思有兩層意思,首先要思考文章本意,二是要思考是否符合道理,書中道理是對是錯,不能盡信書。”

“善哉!”李洛心中很是高興,摸摸李征的小腦袋,“不意我李家,今出千裏駒也。”

兒子有天分,最高興的當然莫過於父母。

崔秀寧和顏鐸見到李征受到李洛誇獎,也都很高興。

李律擡眼看看父皇,有些擔心父皇也考自己。他可沒有太子阿兄讀的書多。

好在,父皇只是摸摸他的頭,並沒有考他。

朝廷百官入城,當然是第一時間朝拜天子。

“恭賀陛下旗開得勝,恭賀大唐收復中原!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的李洛換了一身莊重的黑色龍紋通天冠服,面帶微笑的俯視著文武百官山呼舞蹈。

“平身吧。”等到山呼禮畢,李洛令百官平身,直接進入話題:“如今,大唐雖然收復河南江北,可河朔大地仍然在蒙元手中。這恢復中原,其實只恢復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