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東都洛陽……孔家命運(第3/4頁)

李洛所說的,其實就是利用利益,來促使全民監督,相互監督,使得好人難以被掩蓋,惡人難以逍遙。

這是給了基層監督之權。行使監督權的動力,便是利益。

想發財麽?想揚名立萬麽?想升官麽?你可以專門發人之奸。

唐國各地出現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叛道偵緝社。

這種類似於後世私人偵探的機構,其實是特察局在崔秀寧的授意下引導民間成立的。

這些偵緝社,除了接民間案子,還要接受警堂和特察局委托。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財源,就是偵緝民間和官場的違法叛道事件。

這些人像獵狗一樣,到處尋找別人的違法叛道之事。一旦發現後舉報查實,就是豐厚的獎勵。違法叛道者有錢,獎勵就來源於叛道者的家財。叛道者窮,他們的獎勵就少。叛道者一無所有,那他們就減稅。

很明顯,這些民間偵探為了利益,可謂不遺余力。他們其實也是特察局的外圍人員,受到特察局監管控制。

這當然無法徹底避免違法失道,可卻能在一定範圍內約束人心。等到這個風氣成了氣候,百姓固然不願意行賄,官員也不願意受賄,因為代價太大,也很容易暴露。

君臣兩人談論一些以利正道的話題,又指出儒家以德正道的不切實際,就談到了孔家。

“陛下,偽宋之前推行均田令,殺了很多豪族,做派令人發指,完全就是殺人搶劫。可是曲阜孔家,卻不但毫發未損,而且還兼並了其他豪族的土地,倒是更加豪富了。如今曲阜已經在我大唐治下,偽宋封的衍聖公孔洙也下獄了,那曲阜孔氏該如何處置?”

此事,李洛早就思量過了。不過,他還是想聽聽韋素怎麽說。

“韋卿說說,這曲阜孔氏該如何處置呢?”李洛大有深意的問道。

韋素心中一突,他很怕回答這個問題啊。

他是讀書人,也是孔聖門徒,當然希望孔家繼續保留,衍聖公繼續保留。

可是他也很清楚,大唐以道為國家,納儒為道,儒家學說固然不會被大唐拋棄,可絕對不會有“儒術獨尊”的地位了。

如今的大唐,是“以道為尊”。而且,也不是當初那個道教了。這是一個容納了百家學說的新道家,儒家變成其中的一部分了。

“陛下。”韋素硬著頭皮說道,“臣以為,大唐雖然不以儒術治國教化,可是,可是這孔孟二聖……”

說到這裏,韋素呐呐不敢言。

李洛笑道:“這至聖文宮,難道祭祀的不是孔孟二聖麽?”皇帝的意思很明白,既然有至聖文宮,祭祀的也是孔孟,而且到處都有至聖文宮,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的保留孔氏的榮華富貴?

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孔孟再賢達,也不是他們後世子孫永享富貴的理由。

“是。陛下所言極是。”韋素蘧然醒悟,“孔家失節多次,安能再為士林典範?若不廢黜,這士林之心,就難以肅正。”

李洛很滿意韋素的態度,要是韋素還要為孔家說好話,那他以後就不會再看重韋素了。

要知道,韋素可是他準備的宰相之才。

為何後世的讀書人,那麽容易變節?尤其是蒙元和明清之際,自命清高的讀書人,往往連青樓女子都不如,元來降元,清來降清。

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連衍聖公都帶頭投降,我等為何不能投降呢?

用大唐政治術語說,就是叛道而沒有失利,這可不行。

既然叛道,那麽就一定要失去利益,付出代價。

有罪必罰,才能正人心。不然,就是令人理直氣壯,有峙無恐的犯罪。

“孔家侵占的田地要抄沒,衍聖公爵位,那是不要想了。大唐會永遠祭祀孔孟,但不會再養著他們。這是他們的代價。除非,他們能說服朕,改變朕的主意。”李洛冷笑著說道。

韋素想了想,坦然說道:“陛下之舉,確實是洗刷人心,大利於士林風氣。只是,微臣以為,廢黜孔氏即可,可這孔洙,卻還是不殺的好。等到法堂判處孔洙死刑,陛下可用孔聖之後為名,免其一死,廢為庶民。”

殺了衍聖公,韋素擔心陛下為激怒天下士子。他這話不是為孔家,而是為李洛。

尤其是中原和河北河東的讀書人,還是很認衍聖公的。

以漢奸之名殺掉衍聖公,只是一件小事。可會令皇帝的名聲受損。要知道,大唐推行學堂教育不久,如今天下的讀書人,九成還是儒家門徒。

李洛想了想,決定還是采納韋素的意見,“那就先叛其死刑,到時再赦免死罪。誅殺其心,也就是了。”

這倒不是李洛婦人之仁。而是從政治的角度看,這個法子更有好處,性價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