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嵯峨山的發現!

國書一簽訂,意味著法律上唐廷將在獲取兩個瀛州大小的土地。因為恒北之地,不但包括了天竺恒河之北的平原膏腴地帶,還加上了後世尼泊爾、天竺東北以及孟加拉國。

事實上遠不止恒河之北的平原。這塊土地,人口近千萬,占了兩國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

這些人口,不光是天竺人,還有少數是從東邊遷移過來的南洋人。

兩國使者簽完國書,立刻回國稟報不提。要是他們的國主要反悔,這就是一紙空文。

不過,唐軍一定會在三月內出兵進駐恒北,接受新的土地。對方要是反悔,那就必須要和唐軍打仗,多半不敢反悔。

什麽是勢比人強?

這就是了。

所以,大唐群臣一起上表恭賀,不但得到兩個諸侯國,還獲取恒北疆土。

崔秀寧擔心阿姆河省元軍提前回來,又怕天竺聯軍得勝後占了恒北,就立刻給李洛寫信,讓李洛派兵接收恒北之地。

四月二十,崔秀寧的信送到已經到達昆明的李洛軍中。李洛收到信哈哈大笑。他想不到,竟然這麽輕易就得到恒北。

那塊地蕭家兄妹打下來快三年了,最終果然是替大唐做嫁衣。

什麽叫棋高一著,深謀遠慮?他洪武皇帝不就是麽?

韋素和羅徽等隨駕文臣,更是當即賀喜。韋素甚至吟詩一首為大唐賀:

“北歸忽聞收恒北,不知新土在何方。馬前敬問聖天子,道是西天佛陀鄉。取經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歸唐。千秋雄主展王圖,自是金甌放眼量。”

吟完之後,韋素拱手道:“陛下,微臣謹獻《收金甌》一首,祝賀陛下,祝賀大唐得恒北!”

李洛聽到韋素依馬立就的出口成章,不禁龍顏大悅,暢然笑道:“好個取經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歸唐!韋卿不但詩才敏捷,也能知朕所想啊。此詩,朕甚喜之。”

“陛下。”韋素得了彩頭也很是高興,“等到大唐抵定恒北,微臣想去那佛陀之鄉,尋幽探跡,憑吊玄奘。”

李洛點頭微笑,“準了。大唐雖然以道家為國教,可並不禁止大乘佛法。蓋因為大乘佛法早入中華,相融難分。而佛法智慧精深,源遠流長,豈能一概禁絕?”

韋素明白了,“陛下是想用佛祖之先為名,在恒北恢復佛教。此策,當真高明!想這恒北本是佛陀之鄉,卻是婆羅門和那某某教為尊,佛教反而湮滅無跡,當真是咄咄怪事。”

李洛點頭道:“不錯,朕正有此意。這南洋土著,倒是還能推行道家。可這天竺,卻是絕無可能。天竺人性,實與中土差若雲泥,不宜用道家教化。先恢復佛教,那是最妥當的。”

李洛為何不願意在天竺推行道家?因為李洛改良的道家是強國之教,他怎麽可能放心在天竺這種白種人地盤上推廣?

泰國柬埔寨人雖然皮膚黑了些,可說到底也是黃種人,屬於百越後裔,自身文明起步晚,底蘊不足,離華夏本土又近,所以可以推行道教,同化起來非常容易,二三十年後,完全可以成為本土。

在李洛的設想中,數十年後,後世柬埔寨泰國也會成為本土。當然,漢人移民也要有大量增加之後。

可是恒河之北的天竺人,本質上就是白種人,人種上就有本質區別。

而且他們的人口很多,文化性格根深蒂固,文明生命力很頑強,很難短期改變。

最容易改變它的,只能是它曾經開出的那朵死去的花:佛教。

畢竟它誕生過佛教。佛教“復辟”,才能最快的消除婆羅門和某某教的影響。

光靠刀子,真不好使。

這樣的地方,會長期是一個華夏領地,都護府要治理上百年。此時推行道教不但效果很差,也對大唐不利。

最好的辦法是,先恢復佛教,將天竺北變成佛教世界,當然,必須是中原佛教。利用佛教,鏟除婆羅門和某某教的影響。

等到百十年後,天竺北被中原佛教改變了文化性格,白種人的特征消失的差不多了,漢化很徹底了,才能推行道教,變成本土。

李洛當了幾年皇帝,執掌大權多年,他的所思所想,早就不是當年的那個文物販子了。

他越來越懂得做一個真正的天子。

一個真正的天子,必須有極其長遠的目光。

什麽是真正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那需要穿越百十年,甚至千百年的煙塵,為後世謀。

要下一盤大棋不難。可要下一盤漫長的大棋,下一場還沒有結束棋手就已經老死、還需要指定後來的棋手繼續下完的大棋,才是真的難。

這需要的而不僅僅是智慧,還有耐心。

當然,很多話,只能靠臣子去悟,皇帝是不能說的那麽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