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吞並南洋,大軍北歸(第2/4頁)

歷時近五個月的南征,以唐軍占領南洋,諸國皆滅為結果,落下了帷幕。

這次規模浩大的南征,唐廷開疆拓地數千裏,納民近六百萬,獲取金銀折合白銀四千余萬兩,獲取奴隸超過四十萬人。

統治諸國數百年的婆羅門和小乘佛教勢力,被一掃而空。

千百年來,中原政權第一次統治了整個中南半島。

四月中旬,大軍來到怒江。唐主看著波濤洶湧的怒江,回首如磐征程,慷慨之余,不禁開頭吟道:

“一程風雨伴鐵馬,二征南洋意何長。三渡怒江驚巫鬼,四顧大荒野茫茫。五色土封天涯角,六軍凱旋大旗揚。七隩蠻疆成王土,八纮同軌帝王鄉。九鼎歸秦今又在,十命可受漢道昌。百代聖人千秋業,萬裏山河盡大唐。”

吟完,唐主獨立江巖,環顧眾人,指著江水:“怒江之水,滔滔南流,入海一去不復還。百年之後,朕與諸君皆為黃土,而南征將士偉業,就以這怒江為證吧。”

“傳令,命都護府衙門立定南豐碑石於此,刻所有陣亡病亡將士之名,以為後世紀。”

眾臣一起下拜,人人淚光盈盈。

南征以來,真正戰死的不過三四千人。可是病亡的,超過六千!

軍中幾乎每日都有幾十人病故。尤其一到雨季,病死的人就更多了。要不是唐軍堅韌不拔,軍心早就萎靡了。

唐軍南征將士亡者上萬,大半都是死於疾病。上萬將士出征時生龍活虎,此時卻成為一壇骨灰,怎不叫人斷腸啊。

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

這還是在冬季南征,在唐軍的抗病和醫療手段大為進步的情況下。

為何歷史上中原沒能征服南洋?真不是軍事無能,甚至不是因為距離,只因為“水土不服”。

可是李洛做到了。

雖然也有代價。

後世南洋諸國,將不復存在!

……

江陵行在,唐宮光政殿。

此時春光燦爛,艷陽高照,唐廷正在朝議。今日其實是禦前會議,只有三品以上官員才能參加。

“啟奏皇後,陛下大軍此次班師,攜帶有奴隸四十余萬。以至於大軍行動遲緩。臣恐怕陛下在外日久,不利於龍體。是否請陛下禦駕先回?”

兵部尚書都烈奏道。

攝政皇後崔秀寧端坐在上,聲音清脆而平和:“陛下已經來信,說此次南征辛苦,他不應該拋下將士先回,而是要與將士一同歸來。”

怎麽能先回來呢?李洛說了,這次搞的金銀財寶太多,奴隸也太多,他得……看著啊,免得萬一路上出了岔子。

男人太會賺錢了,一打仗就發大財,好男人啊。

“皇後陛下。”林必舉出列,“四十多萬奴隸,這其中還有很多女子,一日能走多久?五十裏頂天了。其中的青壯,大多還要去關中服勞役。這迢迢數千裏路,要走多少天?耗費多少糧食?”

“以臣所見,不如把男奴留在南洋,用來修建驛站。這控制南洋,沒有驛站可不行。女奴可以帶回來,配給民間無妻男子。”

“至於關中的勞工,大不了用中原偽宋和元軍俘虜。反正,北伐也很快了。沒有必要讓南洋奴隸走那麽遠,耗費那麽多糧食去關中啊。”

崔秀寧覺得林必舉的建議很好。這個問題,她和李洛竟是都沒有深入想過。

“好。那本宮就給陛下去信,請陛下將男奴留在南洋修建驛站。嗯,這驛站嘛,務必要連接滇州和桂州驛站,讓長安到南洋,快馬最多十天就到!”

只要南洋驛站連同內地,那麽從長安到暹羅或象州,快馬的確十天就能傳遞回消息,大軍哪怕從長安出發,最多兩月也能到。

元廷留給大唐最大的好處,就是這驛站了。元朝驛站之發達,也只有後世進入現代後可比。

交通寺卿曾渡出列道:“皇後陛下所言極是。自從我大唐一統南國,大修水利,其次是道廟學堂。可是這驛站,沒有多修一座,全部沿用的元廷驛站。內地還足夠用,可緬州交州象州瀛州都沒有修驛站,交通很是不便,更遑論陛下新收之南洋疆土了。”

“微臣奏請,要撥款修建這些地區的驛站。光靠那些奴隸,還不夠使用。”

“我反對。”兵部尚書烏圖道,“暹羅等國人,不過是準唐民,二等人,為何要讓他們有償服勞役?朝廷直接下令征發就是,不讓他們餓死罷了。要工錢,沒有。”

崔秀寧道:“蒙元的東西,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比如這驛站,雖說當年修建死傷數百萬人,但不能說不該修,只是要考慮百姓疾苦,不能無償修建,也不能急於求成。就算奴隸和準唐民,那也是大唐的子民,不能虐待他們。把他們累死了,損失的還是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