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皇後娘娘的一天日常(第3/4頁)

兒子這麽小,就搞一大套班子,不是什麽好事。太子容易被帶歪,過早喪失孩童的天性。

朝會快要結束時,司礦使又出列奏道:“皇後陛下,瀛洲石見等銀礦,已經煉出白銀八十二萬兩。請懿旨,是否運回?”

崔秀寧皺眉,“為何還沒運回?即刻運回!還有,以後每煉成五十萬兩,就要運回,不可過多積存。朝廷可是等著造銀元的銀子。”

……

朝會結束後,崔秀寧和李征去了太上皇顏鐸居住的太寧殿。

顏鐸被尊為太上皇之後,平時也就是看書畫畫,教導太子和皇子,日子過得還算愜意安泰。

偶爾都烈等人也會來看望看望。他雖然七十有二,但這幾年心情愉悅,生活富貴,身體還算健朗。

“大父,今日還要臨帖嗎?”李征見到顏鐸就脆生生的問。

崔秀寧行禮道:“父親。”

顏鐸點點頭,笑著摸摸李征的頭,“當然要臨帖,這書法,八歲以前很是要緊,一輩子骨性如何,皆在此時。你是太子,首先要寫好字,練好氣,沉下心。”

書法對於磨練心性很重要。顏鐸的目的,是通過臨帖,在培養李征堅韌專注的品性。

顏鐸說完,就親自寫了一個道字,說道:“孫兒,你今日,臨摹此字十遍。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更像才成。”

顏鐸出身金國皇室,少時受過很好的教育。他的書法師法褚遂良,寫的方圓兼具,藏鋒蓄勢,既端正寬綽,又靈動遒美,深得褚氏精髓。

李征烏黑靈動的眼睛看著顏鐸寫的“道”字,偏著小腦袋問道:“大父,這是何字?”

他雖然已經頗識得一些字,也會寫自己的名字,可卻不認識這個道字。

顏鐸笑道:“小兒練字,最好先不識此字。不識,便有敬畏探究之心,如此,下筆自有鄭重,不敢隨行輕佻。你先別管這是何字,臨摹即可。”

“諾!”李征乖巧的答應一聲,拿起一只小狼毫,認認真真的臨摹起來。

崔秀寧看著兒子聚精會神的模樣,很是滿意。

征兒真的越來越懂事了。

兩個大人見小男人心無旁騖的寫字,就不再管他,自到旁邊的煖閣說話。

“如今皇帝拿了關中,可隴西,隴東,河套,還都在元廷手裏。趁著陜西元軍主力覆沒,應該出兵盡占秦地。”顏鐸說道。

崔秀寧給他倒了一杯茶,“父親放心,皇帝已經要出兵了。等到文先生回朝,會向關中增兵十萬。”

顏鐸繼續說道:“還有,這修建長安宮,木料所耗巨大。長安數百年沒有再修宮殿,山中木料是足夠的,可運輸不易。可在北上伐木,順涇水飄流到長安,在隴山伐木,順渭水飄流到長安。”

“這樣能省卻很多人力和功夫。大料在河水中浸過,再曬幹,才正好做棟梁之才。”

這些崔秀寧倒是不知道。

顏鐸又提到磚石,“長安護城河數十年前就沒了。可以挖土新開護城河,挖出的土方用來燒磚,一舉兩得。”

“疏浚八水,一定會掏出大量淤泥。淤泥可用蒿草等香草灰混合,制成香泥漿,用來刷梁柱,可防火,亦能防蛀……”

顏鐸說了很多建議,很多都非常有用,崔秀寧一一記下,準備寫信告訴李洛。

父女二人說了一會話,崔秀寧就把李征放在太寧殿,回到龍章宮,看了一會奏章,做完批示,就開始編寫《大唐律》。

她現在除了處理政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編寫《大唐律》和《皇學真典》。

《大唐律》其實就是民法,商法和刑法,程序法的綜合。如今唐國用的還是《大唐簡律》,非常不完善。很多時候,不得不沿用《宋刑統》和《唐律疏議》。

《大唐律》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完善,最合理的法典。不但體現了公正和威權,還體現了開明統治、以民為本的思想,是既領先於時代,又不脫離時代的法典。

崔秀寧可謂是掌握好了這個度,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結合古代實際,用心編寫《大唐律》。

不過,《大唐律》比較浩繁,崔秀寧斷斷續續編寫了兩年,才完成大半。估計還需要一年,才能編完付梓,頒布天下。

崔秀寧編寫了半個時辰的《大唐律》,起來活動活動,用了一碗燕窩羹,就接著編寫《皇學真典》。

《皇學真典》是給皇子皇女們用的教材。

皇家教材主要是崔秀寧編寫的。這些知識,能使皇子公主們學到不少超越時代的知識,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方法論接近現代,具有遠超其他人的視野。

但在思想上,他們仍然屬於這個時代,屬於古人。只不過,需要他們比其他古人更有思辨能力和科學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