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禦前軍議,三路北伐!

洪武二年七月二十五,唐廷大內禦前軍議。

禦前軍議是制度化的唐廷最高軍事會議,由天子親自主持。

按照唐國制度,軍令部門是軍師府,軍政部門是兵部。但參加禦前軍議的除了軍師府太尉和兵部堂官之外,還有政事堂三相公。

今日的禦前軍議,有文天祥、陳淑楨、江鈞三位軍師府太尉,林必舉、楊漢明、崔牧三位政事堂宰執,以及兵部尚書都烈、侍郎烏圖。

加上李洛和崔秀寧,共十人。

“要想恢復中原,必須先恢復關中。要想恢復關中,必先恢復漢中。”這是李洛對軍師府的幾個太尉說過的話。

這句話,文天祥是格外贊成的。

為何要先恢復關中?

因為北方之地,唯有關中真正可守!

如果先渡江恢復江北河南,那麽如何對付元軍在江北的騎兵重兵集團?

北方元軍和被消滅的南方元軍,其實是兩個概念。

南方元軍以漢奸軍為主,土司蠻兵為輔,蒙古色目騎兵最少。元廷在南方損失了七十萬大軍,看似元氣大傷,可損失的主要是漢奸軍,土司軍,蒲甘仆從軍,以及大理軍和吐蕃軍,遼東部族軍。

而作為元軍核心主力的蒙古色目騎兵,損失不過數萬人。

可唐軍的主要傷亡,就是這數萬蒙古色目騎兵造成的。

但北方呢?還有好幾十萬蒙古色目騎兵。

尤其是元廷統一大蒙古國後,蒙古色目騎兵超過七十萬,光在中國北方就有四十萬精騎。

匈奴帝國和禿厥帝國,都曾擁有幾十萬騎兵,和強盛的漢唐鏖戰百年。而蒙元顯然比匈奴和禿厥更強大。

唐軍如今已經有六萬火器兵,九萬騎兵,其中降唐的一萬蒙古色目騎兵,還駐紮在瀛州,李洛還不放心讓他們和元軍作戰。

本土不能一點騎兵不留吧?能用來北伐作戰的騎兵,最多七萬人。就這七萬能用來北伐的騎兵,騎射還比不過元軍騎兵。

六萬火器兵,能用來北伐的,也不過五萬人。

除此之外就是傳統步兵和水師。水師不能上岸作戰,步兵還要留十五萬兵馬鎮守本土十五州。

也就是說,唐軍北伐的最大兵力是四十多萬,只有北方元軍的一半。

而用來克制元軍騎兵重兵集團的,只能是五萬火器兵。就這幾萬火器兵,已經消耗了唐國所有的火藥產能。

尤其是硝的來源和提純,太限制產量了。

事實上,南方大戰結束這麽久了,可唐軍積累的火藥,仍然不到兩百萬斤,平均每個火器兵三十斤藥。

一個兵三十斤藥什麽概念?

最多作戰幾個月火藥就會告罄!

而且火器兵對於後勤的依賴太大,移動速度太慢。在騎兵占優勢的北方平原,與規模巨大,機動快捷的元軍騎兵作戰,風險真的太大了。

元軍吃了那麽多次火器的虧,不可能再傻乎乎的用騎兵沖鋒了。那麽火器兵的戰果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好,作戰難度會成倍增加。

倘若元軍騎兵采用騷擾和封鎖的戰術,以步軍為主的唐軍在平原地帶能耗多久?

不分兵,移動速度更慢,顧頭不顧尾,而且很難完成戰術戰略計劃。可一旦分兵,就會被擁有機動優勢和地利的元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所以,在沒有明顯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恢復江北,很難守得住。就算打下來,也無法建立穩固的地方政權。

就算元軍打不過,還不能跑嗎?你今天設置的一個郡縣,說不定明天就被來去如風的元軍騎兵回來幹掉。

怎麽破?

朱元璋之所以光明正大的渡江北伐,是因為當時明軍擁有大量騎兵,相比元末騎射生疏的腐朽軍隊已經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當時的元軍還自相殘殺,不顧明軍北伐仍然窩裏鬥。

李洛憑什麽敢這麽幹?

就算唐軍打的順利,西域的元軍也會源源不斷的抽調過來,元軍也可驅使更多的漢人當炮灰,消耗唐軍的火藥。

一旦陷入江北平原的泥潭,來一次大敗,新生的唐國就可能萬劫不復。

風險太大,他不敢賭。

所以,只能先恢復關中。

關中表裏山河,金城千裏,擁有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四大險關,故稱關中。

關中自古以來就是以高屋建瓴之態,易守難攻之勢,虎視天下,布武四方,周秦漢隋唐以此為基,遂成霸業。

打下關中,控制四關,利用關中的地形,立刻就能打破僵局,盤活滿盤棋!而且,關中漢人善騎者多,還有大量牧場,拿下關中,就能組建十萬騎兵!

如今,關中四大關,除了武關在唐軍之手,其他三關都在元軍之手。加上元廷在關中布置十幾萬大軍,要想攻下關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