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稱王大典(第2/3頁)

一行人回到鳳凰山下的皇宮,顏鐸欣慰萬分地說道:“吾兒已定東南,老夫老懷甚慰,可以無憂了。哎,說起來,為父還是五十多年前來過臨安。”

“哦?那時金宋俱在,父親來臨安是……”李洛有點好奇。

顏鐸遙望北方,很是感慨地說道:“天興二年,為父受哀宗之命,隨完顏阿虎使宋求援,也是九月來到臨安。只是那時的臨安,可比如今繁華多了。”

“這大宋皇宮,也不像樣子了。”顏鐸指指鳳凰山東北,“吾記得那裏,有好大一片園林,裏面梯台樓閣,猶如仙境。如今竟然沒了。”

“吾為副使,隨完顏阿虎入宮,見宋主趙昀,言乞糧抗元之事,趙昀不允,完顏阿虎和吾以大金親王之尊,下跪哭泣跪求,滿朝宋臣冷嘲熱諷。算起來,五十一年了。想不到這座皇宮如今歸了我兒。哈哈哈!”

顏鐸笑得很是暢快,似乎五十年前的不快一掃而空。

……

九月二十九,李洛稱王大典的禮儀就開始啟動了。

禮部在臨安城布置了彩棚,宮燈,紅綢,裝點喜慶之色。新設置的尚寶司已經按照李洛的要求刻制好所有印璽,符牌,寶冊,典簿。

新設置的司儀監,也在文天祥和鄭思肖的指導下,準備好一整套禮儀流程。太樂署也備好了禮樂。

稱王和稱帝相比,禮儀要簡單太多,輿服也簡單太多,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李洛連服飾都不用更換,因為唐公是諸侯,唐王也是諸侯,服色制度並無不同。

唐公和唐王能有什麽區別?本質上就是一回事。

進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無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

當然,因為唐國的道廟制度,李洛除了祭天告祖,還應該去幾大道宮祭祀。不過因為臨安的幾大道宮剛剛破土修建,這道程序也就省略了。

這一天,廣州趙宋小朝廷的國使,以及蕭梁的國使,先後來到臨安,祝賀李洛進位大典。

李洛和崔秀寧早就收到消息,所以辛苦的到來李洛毫不意外。

兩國使者為祝賀而來,李洛當然不會怠慢,讓他們住進臨安使館驛,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這天東方剛白,臨安城鐘樓就響起來了悠揚的鐘聲。

“咚——”

所有人知道,唐公稱王的禮儀開始了。

此時的鳳凰山坤寧宮,李洛和崔秀寧,包括顏鐸,李沅,李征,李律,李微,全部穿上了大小禮服。

清晨時,禮部來請李洛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設立的欽天監,象征性的稟告李洛:“天象如常,可順利舉行儀式。”

祭詞都是鄭思肖寫好的程式文章。李洛頭戴九旈冠冕,率領文武大臣來到城外的圜丘,照著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進位稱王,國號大唐,以臨安為行在,臣以恢復夏土為念,故以土為德。臣謹告昊天上蒼,伏祈福佑……”

祭文讀完之後,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經擺在圜丘祭壇邊,坐北朝南,高過地面五尺。但是此時,李洛還不能坐上去。

李洛當著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脫下自己的冠冕和禮服,小心的疊起來。緊接著禮官遞上一把鍬,李洛拿起鍬,吭哧吭哧的開始挖坑。(真挖坑)

說實話,當著這麽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覺有點羞澀,他感覺比在千軍萬馬面前演講還要難。

秀兒啊。

不過,這才剛開始哦。

李洛挖了一個兩尺深的坑,再將自己脫下來疊好的冠冕袞服放入坑中埋起來,再填土拍結實。

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時的一個儀式,但只有開國之君才有這個資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稱王稱帝了,我剛才給您送了一套衣帽,給點面子哦。點個贊吧,我會好好幹的。

等到李洛幹完“埋冕祭天”,掌管輿服的禮官又進獻一套唐國常服,為李洛穿上。

九旈冠冕剛才已經挖坑埋了,現在李洛戴的,乃是襆頭。他的常服,則是杏黃暗繡蛟龍雲紋錦服,比趙官家的常服華貴,但又絕對不花哨。

“恭請君上登位!”

李洛一換上常服,總攬禮儀大典的文天祥,就率領百官來到李洛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禮官趕緊說道:“擁護君上登位!”

文天祥和鄭思肖等領銜的官員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李洛身邊,抓手的抓手,擡腿的擡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將李洛擡了起來。而沒有機會接觸李洛身體的臣子,也緊緊圍著。

就這樣,李洛被一群大臣擡著上了五尺土台上的王座,輕輕將李洛放在王座上。

然後,禮官就取下李洛的襆頭,再次戴上另一頂九旈冠冕。再幫他脫下常服,換上另外一套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