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炎黃大祭,元旦大朝(第3/4頁)

“好吧。”李洛很無語,“真不知道這有什麽好笑的。那你是後悔呢,還是後悔呢?要是我告訴你,我只是怕碰瓷呢?”

崔秀寧白了他一眼,“後悔還給你說這個?你這種人還會怕碰瓷?真有意思……哎!你看那邊的煙花!有沒有後世的感覺?”

東城的煙花,的確有些像後世的煙花,五顏六色。

李洛道:“隋煬帝看煙花,寫詩說,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這詩就很應景。”

崔秀寧呸了一聲,“大過年的,怎麽提到這個倒黴蛋的詩?應該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吉利!”

李洛有點替楊廣不值,明明是首好詩,只因為他是個失敗者,竟然都被人嫌晦氣了。

可見失敗者的悲哀。

千萬不能失敗啊!

失敗了,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甚至是吳三桂。只有成功了,才是朱洪武。

李洛把崔秀寧擁入懷裏,“如果我輸了,誰也贏不了!”

女人擡起螓首,“嗯嗯,你牛。那我吃瓜,等著當皇後。”

……

第二天,唐國元旦大朝。

李洛和崔秀寧一身盛裝,打著諸侯國君的儀仗,率領大批文武官員,先去太上道宮祭拜天地,然後再去炎黃帝宮祭祀華夏共祖。

“嗚嗚嗚——”

“咚咚咚——”

炎黃帝宮大殿內外的樂器一起奏響。殿外是牛角號和大鼓聲,殿內東邊是黃鐘大呂,小呂,玉磬等,西邊是笙瑟竽塤等。

神殿外的廣場上,按照諸侯禮儀,八佾六十四名舞姬(每佾八人),依次演繹《雲門》、《鹹池》、《大韶》等祭舞。

按禮儀,李洛這個唐國君主,只能用六佾,不能用八佾。

子曰:“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表達了對諸侯僭越用八佾的憤怒。

不過,李洛雖然用了八佾,卻是合乎禮儀。因為他祭祀的是炎黃始祖,不是祭祀李氏祖宗。

作為開首之樂的,正是傳說由黃帝親制的《雲門大卷》。

肅穆雅正的樂舞中,一排少年少女,頭戴香葉冠,身穿葛麻白衣,悠悠唱到:“大施天下之道兒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載,鹹蒙德施也……”

這些祭舞,屬於“六代舞”,相傳是黃帝、唐堯、虞舜、夏、商、周六個朝代的祭舞。

“六代祭舞”被記載於《樂經》。而《樂經》被焚,所以到秦代基本失傳。

不過,李洛在日國找回的華夏失傳的古籍中,就有《樂經》。文天祥和鄭思肖解讀出來後,指點太樂署,再次編排出“六代祭舞”。

等於說,六代祭舞在唐國復活了。

李洛還是第一次觀摩六代祭舞。感覺很是古老,舞姿的動作,充滿了一種古拙質樸,而又張力十足的神秘美感。

似乎……是在崇拜天地神靈,在努力溝通神秘的意志。

很明顯不是為娛樂觀賞為目的。

操作樂器的,全部是太樂署的樂人,也就是李洛從日國平安都俘虜來的。除了這些人,唐國這方面人才極少。

所以,這看似堂皇宏大的祭祀歌舞,其實也是不合禮的。因為,按照周禮,八佾舞者都應該是貴族子弟組成。

用舞姬替代,明顯是嚴重失禮的行為。

但是唐國沒有這個條件,也只能如此了。李洛和崔秀寧都不是死板的人。

按照周禮,女子是可以參加祭祀的。

“請君上,分祭肉!”

炎黃二帝神像前的巨大長案上,擺放著一排排的祭肉。主持祭祀大禮的鄭思肖請李洛分配祭肉。

李洛親自上前,象征性的將祭肉分給崔秀寧,李征等公室成員,再分配給文天祥,林必舉等大臣。

足足忙乎了一個時辰。

之後,李洛回到唐公府,禦門聽政。

元旦大朝,不像平時常朝。今天在洛寧城所有的官員,全部要來參加。

唐公府前的廣場上,儀仗整齊鮮明。一個個內穿玄甲、外罩紫色比甲的侍衛,挎刀侍立。七對大象,七對犀牛,七對白馬,七對丹頂鶴,七對大海龜,七對梅花鹿……全部在廣場兩邊陳列。

李洛的面前,以北鬥七星狀,擺出象征諸侯的七只銅鼎。銅鼎中香煙繚繞。

崔秀寧坐在他的右邊,抱著世子李征。

“臣等拜見君上!拜見夫人!萬福金安!新年大吉!”上千文武官員一起下拜,山呼問安朝賀,廣場上跪了黑壓壓一大片。

這麽大的動靜,嚇得崔秀寧懷裏的李征頓時小臉慘白。

“平身。”李洛淡淡說道。他端坐在高大的軟榻上,腰背筆直,連懸垂在面孔前的九冕玉珠,都沒有晃動。

今天是元旦大朝,分外隆重。君臣穿的全部是禮服,一個個冠冕堂皇,所以不能馬虎,也不能像常朝那樣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