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墨家治國?(第2/2頁)

墨家尚同,即從上到下思想統一,這樣才能政令通暢,才能集中全國之力辦大事。

秦國的壯大,最初就源於墨家變法,兩次打敗當時的第一強國魏國。

即便後來商鞅帶來法家,墨家漸漸淡出,但秦國的行政系統,依舊帶著濃厚的墨家特色。而且有了法家的加持,秦國的墨家行政系統更為高效,幾乎達到墨家設想當中的完美狀態。

墨家的行政系統是咋樣的?

從鄉村到中央,全都選用有才能的人當主官。國君的治國理念,一級傳向一級,務必讓工匠和農民都清楚。國君的政策法令,一級傳向一級,務必讓基層能最快最好的執行。集中全國之力辦大事,任何阻礙之人都得滾蛋!

在墨家的行政系統當中,儒家的宗法傳統是被摒棄的,一切按才能和貢獻選拔官員,裙帶關系要盡量予以清除。

墨家內部,也照這套系統運行,巨子的命令可以傳達給每一個信徒。

說白了,就是按工程師的理念治國,古代大工程就得這樣才能完成。墨子把搞大工程的那一套,搬到了治國領域,並且後來被儒家吸收了一些。

正巧,王淵在天竺建國,也著重保護工商業者和地主利益,每一個漢人移民都是小地主,其他的要麽是商人、要麽是工匠。

從利益主體而言,剛好契合墨家成分,因為墨家代表的也是一群工匠和小地主。

那麽王淵的治國理念,自然跟墨家高度重合,也讓趙貞吉誤以為天竺國是墨家秉政。

除了堅定支持科學發展,王淵不會偏向哪派,因為儒家精髓也是很好的。

一旦國家富強起來,一旦中央有能力管控地方,儒家核心理念是非常完美的治國方略,但必須去掉一些綱常糟粕。

從西方人對明朝的記述,就可以知道,漢人的許多美德,並不是後來憑空出現的。

比如謙虛、勤勞、溫和、好客等等,有個歐洲人的文章,其中一段大意如下:“這裏擁有最好的貨物,明人喜歡他們自己的東西,但也不吝贊美別國的事物。當看到外國的商品,即便看不上眼,也會因新奇而贊嘆一番。這是獨特的美德,在別的任何國家都不會有……他們也非常熱情,因為我是外來者,總有人邀我參加宴會……他們還很謙虛,並擁有這種美德而不自知……”

這就是教化之功,不要覺得教化太虛無縹緲。

當你觀察世界各國之後,就會驚訝發現,你習以為常的許多觀念和品德,竟然是中國所獨有的。

至少移民們來了天竺,就從文化上自豪起來。

就算是底層農民,都打心眼裏覺得,印度本地人是一群不懂禮數的蠻夷——包括那些印度貴族,也是標準的蠻夷,仿佛一直沒有開化過!

儒家教化千年是白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