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3頁)

轉了個身,深黑的眸底清明如霜,看向了張衍,他沒說話,只靜靜地望著,看得張衍心頭不自覺一凜,先低聲喊了句先生。

“嗯。”

“你寫的卷子我看了。”

張衍還沒松口氣,俞先生冷不防地說出了個令學生們悚然一驚的話出來。

張衍也不例外,聽到俞先生提起他的卷子,張衍整個人都繃緊了。

忐忑不安地屏著呼吸等了片刻,張衍聽俞先生平靜地,視若尋常般地說:“你這卷子寫得不錯,能進明道齋,入我門下,你可願意?”

不知道為什麽,他一看到這位俞先生就覺得親近。

張衍深深行禮:“能拜入先生門下,是學生之幸。”

既然入了他的門下,俞峻頓了半晌,覺得自己理當要提點兩句,便開口道:“旁人說的話你不必放在心上。

“焉用佞,孔門之重在德不在佞。

“行在言先,言隨行後,訥於言而敏於行,閑默自守,不求聞達,是為君子。”

張衍眼睫猛地一顫,不可置信地擡起了眼。

這句話又是出自《論語》了。

有人說:“冉雍有仁德,卻沒有口才。”孔子說:“要什麽口才?尖嘴利舌同人辯駁,經常被人討厭。他仁不仁,我不知道,但用得著什麽口才呢?”

孔子一直分外欣賞這種“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性格,稱之為君子。

俞峻神色平常,純黑的瞳仁雖無波瀾,這句話實際是卻是在駁斥眾人譏誚張衍他五歲才能言。

意思是,君子都是言語謹慎遲鈍之輩。他五歲能言並非愚鈍,只是早慧,言語謹慎,所思甚多。

眾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然而沒有人比張衍更清楚這句判語的意義!

若能得名士一句品評,一句賞識,可以說聞於士林,流芳百世都不是夢。

他雖然不知道這位俞先生的背景,但必定也是享譽一方的大儒,能得他這句品評,想必在此之後,無人敢說他是個椎魯無能之輩。

張衍輕輕吐出一口氣,站直了身子,目光自眾人各異的臉上寸寸掠過。

在這雷聲滾滾,風雨交加之中,心情難以自抑地感到了一陣激蕩。

少年一向明澈如琉璃般的雙眼,爆發出堪比星子般明亮的,意氣風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