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二更]616(第2/3頁)

劉談十分大氣說道:“免了吧,就算不免,那些錢收上來夠做什麽的?而且你不是已經派人去尋找石灰石和適合做磚的紅泥了嗎?一旦有合適的地方建作坊,以後都會好的。”

就在他們說著的時候,衛登十分興奮地跑過來說道:“殿下……”

他說到一半看到了竇思博,頓時遲疑了一下。

竇思博也不傻,立刻說道:“臣來就是請示殿下是否要免稅,殿下既然有其他要事,臣就先告退了。”

“等會。”劉談說道:“你走什麽?記住,你是燕國國相,除了本王的私事,其他事情你都不需要避開。”

在這一點上霍光拿捏得就非常好,當然,就算是劉談的私事霍光也能管得上,大概是因為劉談對霍光十分信任的緣故。

而對於竇思博,他固然不像相信霍光一樣信任,但他也還是在嘗試著信任竇思博。

諸侯王若是不管事情,那麽他跟國相什麽關系都無所謂,但若是管事情,就最好嘗試著信任彼此,要不然這事情做不下去,最多也就是勉強維持一個平靜,想要發展是不可能的。

竇思博略有些詫異,但還是留了下來。

衛登也沒多說什麽,直接說道:“殿下,出鹽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了一個瓷罐,打開以後裏面裝著的是有點泛黃泛黑的粗鹽。

竇思博在聽到鹽這個字的時候就忍不住呼吸粗重,下意識地上前一步想要看清楚。

只不過他還有點理智,所以克制住了自己沒有繼續前進。

劉談倒是十分淡定,伸手拿出剛曬好的粗鹽看了看之後放回去說道:“出產的多嗎?需要多久?跟當利那邊比如何?”

衛登想了想說道:“跟當利那邊傳來的數字差不多,這些日子陽光正好,所以出產不少,估計等到冬天可能就不如當利。”

劉談點頭,這個結果他之前也已經想到了,氣候問題沒有辦法,而且只要開的鹵水池夠多,哪怕只是一個季度也足夠了。

實際上在這個地方曬鹽最好的季節並不是夏季,夏季雖然陽光比較強烈,但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多,濕度大,最好的氣候則是春秋兩季。

現在正好趕上深秋,想必效果很不錯。

他直接問道:“文書呢?”

衛登立刻將記錄的文書雙手呈上,劉談一邊接過文書一邊說道:“給思博看看。”

衛登便將手裏的瓷罐遞了過去,比起衛登的平常和劉談的不在意,竇思博對待這個罐子可是小心翼翼,捧在手裏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

他認真看了半晌,甚至念起了一粒粗鹽放進了嘴裏。

頓時感受到了滿嘴的鹹澀。

劉談一擡頭正好看到他這個動作,連忙說道:“哎,這鹽還沒經過加工呢,你怎麽就放嘴裏了?趕緊吐出來。”

雖然嘴裏的味道不怎麽好,但竇思博卻好像不在意直接問道:“殿下……這個鹽,需要的煤是不是不多?”

他知道他家殿下在往北境國傳令讓人往這邊送煤,但送煤的隊伍還沒到,他又沒見到劉談手下大量收購木柴,這鹽……又是從哪兒來的?

劉談擡頭看向他說道:“用得很少。”

實際上曬鹽是用不著煤的,不過後續的提純等一系列的操作是需要用到一點,但也不多。

只是劉談就算真的信任竇思博也不會說那麽明白,這個方子是重中之重,如今交趾國跟大漢還在扯皮,只要這些沿海地方一天不落入大漢手中,這個方子劉談就一天不會放出去。

其實交趾國那邊也未必不知道晾曬能夠有鹽,只是海水晾曬之後產生的鹽是有很多雜質的,接下來的萃取才是重中之重。

這些他除了當利長公主誰都沒告訴過。

當然倒是可以告訴霍光,不過霍光比竇思博有分寸的多,人家從頭到尾壓根問都沒問。

竇思博略帶欣喜說道:“那……以後是不是燕國也能平價賣鹽?”

鹽在老百姓的支出比重之中占了很多,畢竟小農經濟下面很多東西都能自產自銷,但是鹽不行啊。

一旦鹽的價格下來,哪怕收入沒有上去,但實際上老百姓手裏的錢也是變相變多了。

劉談看了一眼文書說道:“現在可以維持薊城的平價,廣陽郡和遼西郡都可以,唔,讓李康成給我選一片地方,標準就按照遼西郡那邊的來算,回頭我會派兵駐守。”

李康成現在看起來挺老實,據說李息過去之後又收拾過他,現在更聽話了一些。

正巧李息在那裏,劉談完全可以把人派過去讓李息管,至於李息知道配方……知道就知道吧,李息這一家子從頭到尾都打著北境王一黨的烙印。

這些年來,劉談照顧過很多人,但是卻沒怎麽過多照顧過李家,李不厭那個……說是他給了李不厭一個機會,實際上李不厭若是不跟著他出來,人家在長安也能當個紈絝子弟,哪裏像現在一樣還要守在邊關苦寒之地一連多年連個家都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