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4頁)

就像他今日提出讓恒郡王為老王爺持服,若是換了從前,眾人少不得要猜忌他是為了將恒郡王手中管轄的吏部奪走。可今日他提出此事,卻無人反駁,甚至有人主動提了吏部的歸屬一事。

“恒郡王本就年幼,於朝政之事也不熱心,吏部這段日子名義上是他在管著,實際上……”說話的朝臣說到一半,話鋒一轉又道:“如今恒郡王既要為老王爺持服半年,這吏部總該有個統管之人吧?”

他們是禮部的人,原是沒有義務操心吏部的事情。

只是今日兩件事情勾到了一起,自然要提醒李湛一句。

李湛想了想,淡淡地道:“待皇伯喪儀之後再議此事,在合適的人選確定之前,本王便先代勞吧。三日後復朝,若是有人反對此事,屆時再說。”

眾人聞言紛紛應是,暗道此事估計是沒人會反對的。

恒郡王一旦為老王爺持服,朝中除了李湛無人能頂這個缺,若真有人反對,那才是吃錯藥。

待眾人出了英輝閣之後,不由都暗暗感慨。

“先帝在位時將吏部給了恒郡王管著,本就是為了制衡攝政王,沒想到如今借著老王爺薨逝,這吏部竟還是回到了攝政王手裏。”有人道。

另一人道:“王爺行事果決,吏部由他擔著,不會比從前差。”

“可六部這麽一算,不是盡數都歸到了王爺手中嗎?”那人道。

旁邊之人又道:“這重要嗎?只要王爺好好輔佐陛下,六部都歸在他手裏又如何?”

“這倒也是……”另一人點頭道。

說白了,他們這幫朝臣會忌憚李湛,擔心的無非就是李湛會覬覦那個皇位。

歷朝歷代,朝臣最怕的事情就是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改朝換代”,因為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朝中的勢力少不得便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清洗”,這種“清洗”對於朝臣乃至朝廷的穩固而言,都是極大的打擊。

所以朝臣們求的無非就是個穩字。

而最穩的局面就是,攝政王依舊是攝政王,小皇帝始終是小皇帝。

哪怕大權盡數落在李湛手裏,只要他不去當皇帝,一切就都好說。

李湛從英輝閣出來之後,便直奔慎刑司而去。

董棟早已拿了人,此刻正在門口候著。

“王爺,怎麽會突然又要審這個人?”董棟不解的問道。

“早就該好好審審他的,只是一直沒騰出手來,如今時機也到了。”李湛冷冷地道。

兩人一起進了慎刑司的刑房,便見有一個內侍被綁在刑架上,竟是宮宴那日在奉先閣與紀輕舟換值的高粱。高粱那晚曾被董棟抓到了王府,但李湛關了他數日,便將他放了回來。

“王爺……王爺饒命,奴才什麽事兒都沒幹,這幾個月一直老老實實的……”高粱被嚇得夠嗆,若非被綁著不方便,這會兒早就要跪在地上給李湛磕頭了。

李湛看著他,淡淡地道:“你若沒有老老實實的,今日便不會活著見到本王。”

“是是是……”高粱忙道:“王爺要奴才做什麽,盡管吩咐便是,奴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湛想了想,突然開口問道:“紀總管,待你如何?”

高粱一怔,忙道:“紀總管待奴才很好!”

高粱剛被放回來的時候,紀輕舟曾提防過他一陣子,因為知道他心思不大穩,生怕他會出去亂說。但高粱大概是被抓到王府的那次嚇怕了,回來後一直老老實實。後來紀輕舟見他行事還算穩妥,也沒為難他,甚至給他安排了不錯的差事。

“那本王若是讓你去害他,你可願意?”李湛問道。

他此話一出,不止是高粱,就連董棟都嚇了一跳,有些驚訝地看向李湛。

高粱開口道:“王爺……紀總管待您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王爺為何……”

李湛聞言眼底閃過一絲幾不可見的笑意,而後開口道:“既然如此,本王便給你一個機會……上次被帶去王府那晚,你回答本王的問題,可有假話?”

高粱聞言面色一變,頓時忍不住冷汗涔涔。

圖大有被抓一事他早有耳聞,今日被李湛問起這事,他便猜到多半是出了岔子。

“王爺……奴才該死,奴才不該欺瞞王爺。”高粱忙道:“那晚是圖公公去找了奴才,說此事關乎奴才的性命,萬萬不可大意……”

“你哪句話是假的?”李湛問道。

“只有一句……”高粱道:“奴才離開奉先閣的時候,紀總管並沒有走。”

當晚他朝李湛說的是,紀輕舟比他還先一步離開奉先閣。

圖大有為什麽會讓他撒這個謊呢,必然是為了遮掩什麽……

確切的說,是為了替紀輕舟遮掩什麽。

李湛聞言沒有再問什麽,轉身出了刑房。

此事他本就已經沒有疑問了,找高粱只不過是因為此事與對方有牽連,若是不做個了結,只怕將來會出亂子。尤其此事還涉及到紀輕舟,他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