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第4/4頁)

與會諸商賈都紛紛點頭。大家多多少少都被洋人欺負過。這次達記花行的摻假行徑,雖然做得不太漂亮,但在一些人眼裏,倒也算是出了口氣,讓洋人白花冤枉錢,反過來陪著小心,找中國人評理。

林玉嬋堅持道:“跟客戶講信譽,這不是以德報怨,這是基本的經商原則。就算從利己的角度出發,如果所有中國人都這麽做,豈不是落人口實,讓洋人更有理由看輕咱們、算計咱們?這世上沒什麽商品是無法替代的。棉花茶葉,洋人可以去印度買;絲綢他們可以不穿,他們本國的紡織工廠,能織出源源不斷的優質洋布;至於幹貨、藥材、皮毛、土貨,南洋日本都有售賣,洋人之所以來中國買,還不是圖個質優價廉。洋人也不傻,若是連年被假貨坑害,何不轉去別處?長此以往,誰的買賣都做不成,一個洋錢賺不到,這不叫以直報怨,叫兩敗俱傷。”

她準備充足,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那些臨時起意表示反對的商戶,一時間找不到反駁的點。

林玉嬋頓了頓,讓人取來一張寫了字的厚宣紙。

“這是商會加盟戶的‘信譽保證書’。我管不得全中國的商賈,但衷心希望咱們商會的夥伴都能在上面簽字畫押,力作講信譽、不摻假的外貿商人。凡是簽了的,若有客戶質疑誠信,商會給他額外作保。當然,若發現有造假之舉,商會也會追討相應罰金。如果哪位老板堅持要跟洋人‘以直報怨’,不願做這個保證,可以無條件退會,下半年的會費足額退還。”

如今商會發展壯大,不缺幾個人的會費。因此她這話說得也有底氣。

底下眾人稀稀拉拉地抱怨幾聲。

但也有人點頭:“就是。跟洋人鬥,也要堂堂正正的鬥。洋行裏雇的還不大多是中國人?咱們賣了摻假貨物,讓那洋人察覺出來,洋老板追查下去,丟飯碗的不還是咱們同胞?大家眼光放長遠點兒,不該掙的錢別掙,早晚會有福報的。”

商會有快艇傳遞各港口情報,日積月累,對加盟商戶都助力良多。很多人已經開始倚賴每周一次的例會訊息來做決策,不是說退就退的。

林玉嬋感激地朝那人點點頭,讓人率先奉上紙筆。

大多數人在“保證書”上爽快簽字。不過林玉嬋注意到,還是有幾個人簽得很勉強,把那“違規條款”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還有借故尿遁的。

都是花行老板。

她心中,一根看不見的弦被撥動了一下,撥出一些遲來的隱憂。

她想起那段著名的論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如今棉花利潤多少來著?七便士一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