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第3/4頁)

她笑道:“換一個。”

林玉嬋心裏有點不明白。這時候男人不是應該呼呼大睡嗎,怎麽他時常顯得精力旺盛,思維照舊敏捷,反倒是她眼睛快睜不開了……

蘇敏官不聽她指揮,拇指捏她耳廓,我行我素地說:“來的是寶順洋行的英國助理。”

林玉嬋“嗯”了一聲,睡意飛走一半,臂上泛起應激的粟粒。

“沒大事。”蘇敏官平平靜靜地說,“達記棉花行是商會成員,寶順花七便士一磅,買了他們的幾千包棉花,轉頭發現棉花包裏摻了水。”

林玉嬋“啊”了一聲,徹底被這睡前故事吸引了注意力,從他胸前仰起腦袋。

“真的?太過分了!——等等,價格什麽時候漲到七便士了?今天下午?”

一句話信息量太大。她先專注主要矛盾。

棉花摻水,虛報重量還在其次,這種棉花根本運不到歐洲,過了赤道就得爛幹凈。

“洋行的人不想打中國官司,因此找到商會,想私下裏談個賠償。”蘇敏官喉頭微顫,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當時你和幾位理事都不在。我正好閑著,就幫忙說合了一下。你別見怪。”

打官司勞民傷財,損害名聲,因此商戶間有“生不入官門”的俗語。若有矛盾,很多時候都喜歡選一些德高望重的中間人幫忙說合。隨著義興商會規模漸大,慢慢的也開始有了調節糾紛的功能。

不過,調解洋商和華商之間的糾紛,還是頭一回。

蘇敏官雖然幾近賦閑,但事情送上門,還是忍不住技癢,當了一回老大哥。林玉嬋相信他的能耐,當然不怪。

不過她還是有點不安,問:“結果怎麽樣?”

“我讓達記全額退了款。達記的老板不忿,跟我吵了半日。下次商會例會,可能會有人以此對你發難。你做好準備。”

林玉嬋苦著臉,翻個身,被這“睡前故事”弄得徹底睡不著。

蘇敏官這時候才覺出歉意,撫摸她滑溜溜的肩膀,輕聲請示:“要不再講個別的?”

------------------------------

“林夫人,這太過分了!今天您不解釋清楚,我們全退會!”

商會例會上,幾個不同行當的外貿商人同時發難。

“咱們商會組織的初衷,就是對抗洋人的壟斷圍剿。為什麽那日洋人找上門,你們反倒幫著他們說話!這叫背離初心,很危險的!”

商會平穩運轉日久,除了最初那次暴民堵門,林玉嬋很少像今日這樣,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這並非蘇老板一人的意見。”她耐心等眾人火氣降了些,才井井有條地說,“我已找過幾位理事,都達成了一致。咱們商會的守則裏,是不是有‘信譽至上’這一條?達記花行手下夥計做事糊塗,罔顧信譽,讓洋人抓住把柄,咱們若包庇,日後還不是全體華商信譽受損?況且達記的老板已經接受了這個仲裁結果。寶順的洋人也表示諒解,言明日後會繼續和他們合作——這是皆大歡喜之事,還請諸位把眼光放長遠些。”

好在她已經提前聽過“睡前故事”,有所準備。第二天就緊急聯絡了大部分商會理事,統一了口徑。

席間有人稀裏糊塗一通勸。反對的浪潮歇了三分,可也有人嘀咕:“那也不能讓達記全額賠啊,起碼裏頭還有好棉花不是?”

蘇敏官忍不住笑了:“人家洋行白白損失人力,一包包拆開來清點,有這工夫他們少賺多少錢,他們也不是全無損失啊。”

“蘇老板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自己金盆洗手了,可忘了做買賣多辛苦……”

蘇敏官有自己的原則。過去廣州十三行的紅頂商人,之所以能獲取巨利,貪婪和敏銳當然是首要因素,但也得益於“信譽至上”的行規。若有不合格產品無條件退換,讓洋人放心跟中國人做生意。

可是隨著大清開埠,外貿交易數額指數級增長,華商的素質開始良莠不齊。摻假造假的案例比比皆是。牌不對貨,貨不對價,短斤短兩,優劣摻雜……迫使西方國家制定法律和監管體系,和海關一起打擊偽劣產品。

十三行倒了,中小茶商開始系統性摻假,用礦物和藥料將劣茶增色增香,用茶葉渣和好茶混合降低成本……以致洋商采購茶葉時慎之又慎,催生了各種質檢標準;

如今棉花價格一路飆升,洋行收得多,難免有打馬虎眼的時候。

大部分華商都是小本生意,外商縱然受騙,損失也不多。又不願承擔本土訴訟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通常也就自認倒黴。

可是這種一點一滴的劣跡,日積月累,對華商信譽的損害是毀滅性的。

一個脾氣和藹的老掌櫃站出來,給這個年輕的商會理事長夫人上課:“我知道,您事事要求完美,覺得做買賣就該清清白白,一文錢都不能誆別人的。可林夫人您不知道,當年洋人跟咱們打仗的時候,怎麽橫行霸道、欺男霸女,把咱們中國人當螞蟻一般踩在腳下的。如今他們仗著各種特權,貪得無厭地賺咱們中國人的錢,咱們還跟他們學什麽公平競爭?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才是咱們的原則。洋人欺負咱們那麽多年,咱們憑什麽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們也頭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