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3/4頁)

老仆怡然接過,一捏,神色有點惶恐。

“太太客氣了,我就是報個信而已,何必見外!”

但也沒退。顯然此事已成慣例。

林玉嬋心裏一痛。給多了。

老仆有點過意不去,笑道:“還有一個時辰鐘頭宵禁,我回去要半個時辰。太太若不嫌,我就近請您喝碗茶。不是我誇口,伺候老爺這麽多年,有些禮數規矩的東西,我也能說道說道。”

……

林玉嬋回到宿舍,滿身燥熱,根本沒困意,抽出一支筆,把剛才聽到的知識點一一記下,兩只手一直微顫。

剛才跟老仆說話時還端著,現在好像突然松了個閘門,全身血管裏像是裝了彈簧,從頭到腳一跳一跳的躁動。

達成成就:見到慈禧!(1/1)

太刺激了!

奧爾黛西小姐聞言趕來,祝賀的話說了一大堆。同舍幾個修女嬤嬤開始聊天,她們回憶著上次慈禧巡幸南堂,驚鴻一瞥,太後穿什麽顏色,身邊有幾人,當時自己站在哪兒……全都記憶猶新。

這就是名人效應啊!

林玉嬋驀然意識到,自己此次從京城返滬,單憑“見過太後”這項成就,估摸著商鋪訂單能翻一倍,再也不會有人因著她的卑微女子身份來找麻煩!

前提是,一切順順當當的。

她收起腦海中的各種唯物歷史觀,心中告誡自己:女漢子能屈能伸,自己跟慈禧是兩個世界的人。就去刷個聲望,絕對不作死。

她一骨碌翻身下床,開始翻鋪蓋。

雖說文祥老仆告訴她不用準備什麽賄賂,但她也不會傻到真的空手去。

她找出百十銀元鈔票,十元一組封在信封裏,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仔細修了眉,找出一身幹凈得體的衣裳,並合適首飾頭飾,整齊疊在身邊。

老仆告訴她,用不著特意準備衣裳,免得僭越。她的身份就是民,土氣點兒是應該的。只要幹幹凈凈的,比什麽都強。

準備完全,躺在床上,翻餅烙餅,還是失眠。

幹脆再爬起來,點燈寫信,喜滋滋地把今天的流水賬報了一下,末了順嘴一提,說自己要見慈禧太後啦!

糊好信封,寫了上海義興船行的地址,放到教堂統一的信件箱裏,有人專門遞送。

這才覺得全身扭在一起的筋骨稍微放松了一點兒。等她睡熟,已是半夜。

--------------------------

第二天淩晨,一輛小騾車準時出現,載林玉嬋往圓明園去。

路途漫長。外面從寂靜到喧囂。天色從暗淡到大亮,日頭從東邊升起。

好在林玉嬋有所準備,起床後連茶水都沒喝一口。終於,在即將崩潰的邊緣,到了。

林玉嬋本來帶著一肚子問號。圓明園不是早在四年前就被燒光了嗎?

到了才發現,由於皇家“三山五園”占地巨大,湖泊山脈不可勝數。當年的英法聯軍鉚足了勁的搶掠十幾天,又放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未能全部損毀這些山水地理。一小部分宮室和景點依然幸存,被重新圍了起來。

慈禧做嬪妃之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陪伴鹹豐帝,此處可謂她發跡之故裏;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後,她念念不忘,老早就計劃重修。

然而耗費預算巨大,目前還在和戶部扯皮,未能動工。

只能先小規模地集中維修少量景點,圈出一塊小小的山水園林,以供兩宮太後和皇上遊幸。

林玉嬋舉目遠望。北方的深秋不顯蕭索,層層疊疊的紅葉點綴在精致的瑤台軒閣間,精心培植的奇花異草開滿腳邊,香氣掩蓋著新油漆的味道。

如果忽略圍墻外的遍地垃圾,還有熏黑的墻壁和彈孔,還真是個秋遊娛樂的好去處。

來了個幾個老宮女,先搜身,然後跟她講了幾句禮儀,譬如不許直視天顏,沒問你話不許出聲之類。她昨天已得指點,此時復習一遍,用心記下,又謝了。

墻外,戎裝近衛層層侍立,人人臉上都帶著一種特殊的、空洞而威嚴的氣質。無數旗頭宮女小步快走,帶著相似的喜慶笑意。林玉嬋無聊,注視著她們走在石板上的腳步,發現每一步步幅都相差無幾,不知是用了多久才訓練出來的。

又偷偷觀察那個穿花衣的大總管太監,走來走去的,不知在忙啥。

她偷偷猜測:生得白白凈凈的,是李蓮英嗎?跟照片上不像……聽旁人叫他“安總管”。

不像電視裏那種不男不女矯揉造作的公公。猛一看就是個普通的白面小生。

圍墻裏,貌似太後正和幾位大臣議事,聲音忽高忽低。文祥在其中,其他幾人也都是蒼老的男聲,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

臨時修葺的暖閣隔音不強,林玉嬋清清楚楚地聽到有人說: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藝。文大人,你的同文館奉夷人為師,正氣不伸,邪氣彌熾,你尚被蒙蔽其中,危哉!太後明鑒,裕盛認為,上海道所做完全沒錯,就該讓那些紅毛外夷吃些苦頭,激我國民忠義奮發之心,讓他們知道我大清是有脊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