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3/4頁)

《北華捷報》巴不得當事雙方在他們的報紙上打嘴仗,當即火速原文刊登。

E.C.班內特也立刻回應:“並非是您的妻子起訴她的丈夫,而是一位有正義感的、和她毫無利益關系的紳士,以他自己的名義,向馬戛爾尼先生討個說法……既然馬戛爾尼先生如此堅決地認定自己的做法毫無瑕疵,那麽,法庭見。”

租界裏難得有這種喜聞樂見的夫妻互撕,一時間,各位太太小姐的下午茶桌上,飄蕩著有趣的新談資。

這位中國太太是怎麽跟她的丈夫認識的?他的丈夫是如何追求她的?他們的婚禮是如何辦的?他們平時在家說什麽語言?她會不會像其他中國妻子一樣,給她的英國丈夫納妾?她會讓丈夫看她的腳嗎?她會不會按照中國的習俗,溺死他們將來的女兒?還有最關鍵的——她和那位E.C.班內特先生,又是什麽關系?

博雅小洋樓迅速恢復了下午茶業務。以康普頓小姐為首的一幹洋人閨蜜,盡管半數以上都家中生變,零花錢緊縮,但還是忍不住好奇窺秘的心思,又重新聚到了一起,並且吩咐林玉嬋:

“露娜,少準備些精致糕點,紅茶水果就夠了,我們最近在控制體重……”

其實是囊中羞澀。

林玉嬋忍笑應了,給她們一人切了一盤應季的大西瓜。

“敞開了吃,放開了吃,我請客!”

再苦不能苦八卦,大家嘰嘰喳喳議論得入迷。

康普頓小姐拼命忍著笑,也跟著煞有介事地聲討臭男人。

還不忘澄清:“班內特先生純屬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跟那位中國太太沒有超越友誼的交情哦!”

……

不光是在租界,就連很少關心洋人家務事的華界,也開始有人討論這則跨國八卦。究其原因,是幾大華人船行最近搶客源,趕時髦,在客船上講解洋人報紙,以娛大眾。“馬清臣嫁妝案”自然成了其中的明星題材。反正都是夫妻那點事,也沒有文化隔閡,小孩子都聽得懂。乘客們從浦西聽到浦東,從寧波聽到無錫,從杭州灣聽到蘇州河,聽完了還會唏噓兩句,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洋人家裏原來也那麽麻煩。

有人還會感嘆,好好的一個有錢人家閨女,居然眼瞎便宜了洋人,想來是貪慕虛榮,以致自咽苦果,真是可憐可恨。進而得出結論,嫁人還是該嫁中國人——老實肯幹,通曉禮義,尊重婦女,就算生得矮點黑點,身材樣貌又不能當飯吃。況且男人瘦小,打起老婆來還沒那麽疼呢。

總之,這案子以驚人的速度橫掃華夷兩界。今日英國領館院門一開,把群眾的期待感推到最高點。

---------------------

林玉嬋叫的馬車早在一裏地外就走不動。她幹脆跳下來,用雙腿走完最後一段路,來到門外等候區,擠在混亂的人群中。

一擡頭,看到奧爾黛西小姐盈盈走來,她穿著高領長袖,在悶熱的天氣裏使勁扇扇子。

林玉嬋忙打招呼:“您也來啦!您的咳疾好些了嗎?最近天氣熱。”

奧爾黛西小姐在玉德女塾裏見過郜德文一面,今日得閑,於是來旁聽,搖著扇子感慨:“那是個多虔誠的女孩啊。我本以為她的婚姻會是一帆風順呢。”

來旁聽熱鬧的僑民真不少,其中有不少林玉嬋的熟人——倒不是她熟人遍天下,而是租界裏洋人就那麽多,就算每天在路口隨機蹲守,都能守到好幾個認識博雅林小姐的。

歐文醫師正在向麥加利經理請教投資問題;郎懷仁主教在和威廉警官談論寬懷仁恕;赫德派自己的秘書金登幹前來旁聽,因著馬清臣同時是大清官員,跟赫德也有多次往來,赫德需要獲得這個案子的即時反饋。

林玉嬋忽然肩膀一沉。回頭一看,維克多金發白牙,朝自己燦爛微笑。

“想不到吧,林小姐,我被選做陪審團成員。”他朝她擠眉弄眼,“不過你不要妄圖賄賂我,我是不會因為一個吻而偏袒其中一方的!——嗯,兩個吻也許可以考慮……”

林玉嬋嗤之以鼻:“騙誰呢?這裏又不是工部局法庭——大英按察使司衙門的民事案件,涉案雙方都是英國公民,按規定不會引入非英籍陪審團成員。別告訴我你嫁給赫大人了。”

維克多微微臉紅:“你、你怎麽這麽清楚……”

她不就是陪那位中國太太來出庭的嗎……

林玉嬋白他一眼,心說過獎,大英按察使司衙門的規章制度我都研讀透了。

她透過人群,看到一個熟悉的栗色腦袋,趕緊招手。

康普頓小姐是陪著父親一起來的,順路帶了不少閨蜜,正在樹蔭下自成一派,嘰嘰喳喳笑成一片。

至於報館主筆康普頓先生,才是貨真價實的陪審團成員。他也想借此機會認識一下那位給《北華捷報》創收無數的E.C.班內特,因此當領館寄出陪審請求時,他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