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4頁)

公事公辦,這不是報復他剛才的態度。這只是她的生存之道。

她耍無賴又怎樣,在跟他打過交道的一眾奸商裏,依舊算是很厚道的。有人兩年前的賬還沒結清呢。

年景艱難的時候,唯有拉下臉皮,才能活得滋潤些。

他欣然認栽,扯過“博雅公司業務變動告知書”,在鐘表的滴答聲中,簽下自己名字。

------------------------------

虹口旗記鐵廠內,機械聲轟隆刺耳,煙熏味、火`藥味彌漫進辦公室,家具上都落著煤灰。

林玉嬋簽好匯票,謝了買辦,一轉頭,煙味中混了古龍水味道,鐵廠的洋人老板科爾先生親自相送。

“蘇先生的生意夥伴果然都是可靠的人,哪怕是年輕的小姐。”科爾先生不太熟練地拱手致意,欣慰地說,“多謝你的信任。”

以洋商的標準來看,科爾先生對中國人的態度可謂過分友好。林玉嬋難得遇見這麽個珍惜物種,連忙站起來客氣。

沒辦法,誰叫科爾先生缺根筋,志向遠大來中國辦廠,可惜政治敏感度不佳。先是糊裏糊塗接了蘇敏官拆卸輪船的單子,幫助這個天煞孤星絕地逢生,被英美同行們排擠好幾個月;然後又被銀子誘惑,答應跟上海洋炮局合作,為大清政府制造軍械零件。這下可好,一下成了“暴`政幫兇”,大清的銀子掙到了,沒人願意再帶他玩。

科爾先生有心退休,把廠子賣了回美國養老。但同行壓價,談不攏。想幹脆賣給大清朝廷,給他們當一個工業生產基地,沒想到清政府也不給面子,說沒這個預算。

科爾先生不明白,中國政府不是正在搞什麽“洋務運動”嗎?不是盼星星盼月亮的引進西方科技嗎?民間商人都知道弄蒸汽輪船,中國政府不眼紅他這些機器?區區十萬兩,拿不出來?

這他就不懂了。朝廷裏積極辦洋務的,和地方上吃俸祿拿決策的,根本不是一撥人。洋務派千辛萬苦,從老佛爺手中摳來的銀子,都在上下溝通中損耗得差不多,不知到了誰的手裏。無利可圖的事,哪個地方官樂意花時間。

所以他的廠子只能不鹹不淡的維持著。以至於現在,一個小小的中國女商人,想用他那造槍造炮的機器,給自己造什麽蒸汽制茶機,科爾先生翻開自己的銀行賬戶,果斷決定接單。

好在圖紙都是現成,也不用他請技術人員,直接開工就是。

“一個月內完工,否則按天交付滯納金,小姐放心。”科爾先生捏著匯票,笑成一朵花,“我就等著林小姐的尾款了。”

林玉嬋笑道:“沒問題。”

千辛萬苦,終於說服了所有股東,員工們也都先後表態,願意嘗試一下新事物。一個月後,嶄新鋥亮的蒸汽機就到手啦!

然後茶葉產量至少提升十倍!全用德豐行的秘方技術!錢景大大地!

金融危機如同秋風掃落葉,半數外貿商人炒房破產,流落回鄉,她的生產線卻在源源不斷地開工……那場景想想就激動。

--------------------------------

林玉嬋把合約仔細收好,跟員工們一起激動了一個下午,然後跑到義興商會,去辦另一件事。

給官太太郜德文的專屬定制英文學校,此時已經初見雛形。

場地桌椅、黑板粉筆都是現成的;教材是撿了上海廣方言館的漏——當初的英文教材大部分是容閎編的,林玉嬋跟海關又有頗深淵源,所以稍微一活動,就買到了好幾本,都是當初印刷裝訂有瑕疵的次品,一直丟在庫房裏沒人管。

至於教員,林玉嬋梳理人脈,最終請到兩位:康普頓小姐和她的閨蜜萊克小姐。她兩位的父親,一個是報館主筆,一個是洋行雇員,偏偏都湊了炒地皮的熱鬧,虧了大筆的錢。雖不至於家破人亡,但兩位小姐的吃穿用度已經大幅縮減。兩人商議之下,決定結伴出來賺點外快。

在西方禮教中,未婚小姐出門工作雖然不體面,但也要分情況。像她們這種,去當女教師、教女學生,也算符合社會規範。

因著家裏缺錢,長輩們也就同意。

萊克小姐幼年來華,跟姆媽學了一些簡單吳語,剛好夠和學生溝通。

康普頓小姐還有一些其他的考慮:她想做事業女性,但父親已經開始張羅讓她回英國相親。她於是立志攢錢自立,給報館投稿還嫌不夠,又幾乎是命令林玉嬋,給她留一個女教師的名額,而且絕對不能拖欠薪水。

“親愛的小姐,”林玉嬋好言相勸,“你就算再做十年女教師,也攢不夠離家出走的盤纏啊。”

康普頓小姐答得十分有哲理:“那也比一文錢不攢要強!”

……好吧。外教難得,有人願意來,林玉嬋謝天謝地。

好在這外教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從字母開始教起,有耐心就夠了。